拍照入门技巧和方法 人像摄影和风光摄影,快门技巧怎样掌握?

[更新]
·
·
分类:数码电脑
1720 阅读

拍照入门技巧和方法

人像摄影和风光摄影,快门技巧怎样掌握?

人像摄影和风光摄影,快门技巧怎样掌握?

这里的快门,应该指的是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是一个时间单位,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一般是30秒到1/8000秒,有的相机还是B门和T门。
快门速度所选的单位时间,正是光线通过快门,在感光元件(CMOS)上感光时间,就是俗称的曝光或曝光时间。它的长短,决定了照片是否曝光正常(过曝或欠曝)和照片是否清晰。
决定照片是否清晰,关键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主体的运动速度;二是相机的稳定程度;三是设定的快门速度。
我们先说风光摄影,因为风光摄影的主体一般是静止的,比如青山、比如大地,只有像白云、流水作为主体的时候才是运动的。而风光摄影在时间上较为从容,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使用三角架。在使用三角架的情况下,从理论上来讲,相机就是静止的,主体也是静止的,那么快门速度就不重要了,完全可以从准确曝光来考虑快门速度的长短。
有了三角架,风光摄影的快门速度一般不会在考虑范围之内,需要考虑的是曝光是否准确,ISO是否选择了原生最低,以保证画质。
而在没有三角架的情况下,就要看所用镜头和自己手持相机的能力,但不管如何,快门速度最好不要低于安全快门,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
而在有流水、白云等具有移动特性的主体时,长时间的快门速度,也叫慢门,反而会增加照片的动感或将流水雾化。
如果想将流水或白云定格,则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至于快门速度的长短就完全取决于水流或白云的速度。
现在再说人像摄影。当人作为主体时,人有可能是运动的,有可能是相对静止的,所以这时的快门速度就要看实际拍摄时人物的运动情况。
如果人物主体运动速度快门,就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来定格主体。
即便是相对静止的主体人物,也要考虑相机的安全快门,这时候不是人物的原因,而是怕相机的不稳定而造成照片不清晰。
但不管是任何时候,人像摄影都不适用慢门也就是长时间的快门速度,因为人物的静止是相对的,在单位时间内它可能是静止,但时间一长,人物不可能始终保持一个静态姿式,这是不现实。所以人像摄影,所需的快门速度是更快门一些才好。
总结一下:在风光摄影中,只要有条件,比如使用三角架,在快门速度上是没有限制的,只是根据创作需要来选择一个合适的快门速度,比如长时间快门速度拍流云。而在人像摄影中,因为人物是活动的,即使是相机是绝对静止,快门速度也不能太慢,容易造成照片不清晰。
我是南方之南,欢迎关注。

不会拍照应该怎么学习来提高技术?

不会拍照而想提高技术,唯一途径只有学习。
一是向使用手册学习。任何一台相机或一部手机,都必备使用手册。这是你认识它、了解它、熟悉它、驾驭它,直至人机合一的不二选择。经过我手摸过的相机应该不下10台,有朋友送的淘汰货也有我节衣缩食手心淌汗`心里出血的宝贝,从虎丘135、奥林巴斯傻瓜胶片机,到早期数码时代的东芝、松下、富士卡片机,以至后来的全画幅单反佳能无敌兔″和它的四弟,包括鏡头所有的使用手册我都保存着,外出带的东西再多,但使用手册必备。
二是向书本网络学习。各类摄影书籍很多,什么入门的,晋级的,提高的等等,选你不同阶段、与你相机相关的书去读;杂志更多,博览众长,还要合你口味,切合实际。现在网上关于摄影的帖子、文章、图片很多,没事时就可以上网浏览、交流和学习。提醒一点:读书和上网,相机身边放,边学边动手,技艺日见长。这是我多年总结的顺口溜,但愿于你有点帮助。特别要强调的是,功夫在诗外,摄影也不例外。要提高自身文艺素养,提升发现美的能力,才是根本。
三是向专家大师学习。一般地说,随着数码相机和手机的普及,各地都有形式多样的摄影培训班,甚至为了满足中国大妈旅行需要,一些地方还办了手机摄影培训班。授课讲学的一般也是当地能手或外请名家,如果有这个时间,一定要跟班学习。这是专家大师言传身教的好机会。声明一下,生计原因,本人未曾有此机会,但看过参培朋友作品,真正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后悔也实属无奈。
四是向大赛展览学习。各地定期不定期举办的摄影大赛、摄影展览,参赛参展的都是圈子里的精英和拔尖人才,这也是增长见识、提高水平的绝好机会,积极参加各类大赛,潜心揣摩参展作品,定会有所借鉴和启发。
五是向身边高手″学习。武艺人人有,不露是高手。在当今社会混,谁还没有两下子,三人行″还必有我师呢!因此,要善于发现和结交身边的摄影高手,多互相交流,尤其是各地的摄影圈子和发烧友,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外出采风,如果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一定要义无反顾地参加,对提高摄影技术绝对有好处。
六是向动手实践学习。说千道万,动手是关键。光有空头理论终是纸上谈兵。现在人人身上都有手机,手机的摄影功能越来越强大,随时随地把你看到的、打动你心的人、景、事拍下来,日积月累,水平也就上去了。当然,如果你够足强大,脖子上天天挂个大的单反之类的,也未尝不可。再一点,就是要走出去,每年规划几条路线,挤出时间,自个儿也好,组团也行,提高自己发现美、捕捉美、定格美、展示美的能力。
以上是我几十年的实践和感悟,世道变了,也许有捷径。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