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的感想和收获
一年的努力收获和感悟?
一年的努力收获和感悟?
一年又要过去了,这一年有太多的经历,有心酸,有快乐,有无奈,收获还是有很多,我学习了社会工作者,又自己备考并参加了成人高考,2021年我认真的在过着每一天,每一天都是踏实生活的,我始终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坚持终会有所收获,加油打工人,
高三的时候,你们都有哪些烦恼,最后都是怎么解决的?
要说高三的烦恼,还真有很多,比如:
1.不再年轻父母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此时父母系已经年近或年过半百了。对自己孩子近20的培养,让他们耗尽了青春。
而那时的我看着父母,心里总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2. 家庭甚至家族的期盼
是的,近20年,举全家之力的培养,现在到了取得阶段成果的时候了,因为这个过程凝聚了父母,祖辈甚至其他家族成员的心血和期望。
看到这些期望,心理压力怎能不大啊。
三、未来到底在哪
中国2000多所高校,全世界更多。哪里是即将要开始新征程的地点呢?
面对这种选择,有事真是迷茫啊。大学,你到底长啥样啊?
四、那个暗恋或明恋的女孩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共结连理,海枯石烂,天荒地老,说了,想过太多的话,只对她一个。
但是,我们真的能走到一起吗?
五、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习惯了和你谈古论今,习惯了和你聊隔壁班的小妹,习惯了一起打球,习惯了一起游戏。甚至连打呼噜都习惯了。
以后我们的关系,还能这么好嘛?
六、看着就头疼的科目
那些看着就头疼的科目,上了大学还要学吗?
用不用选一科,再也不学这科的专业。
七、如果不能去大学了,未来的路,我要怎么走
幼儿园3年,小学初中高中12年。15年的校园生涯,就要告别了,可我去干什么呢?
当然,还有很多……
那么最后怎么解决的呢?
一、常怀感恩之心
永远牢记,对父母要孝敬,这是永不变的美德。
要念及老师同学的好。
二、不思无用之事
有些事,想,也解决不了,莫不如不想。
三、认真规划
到底要干什么,哪个学校能去,需要提前思考。
四、做好眼前之事
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脚踏实地的走。
五、有些事随缘
比如爱情。强求不来,硬上必伤。
中国古人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柳暗花明,可能就在明天。
希望能够帮助您。
记得80年代参加高考的感受吗?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本人就是八十年代末参加的高考,说实话,当时我们对高考还是非常重视的,无奈当时大学是精英教育,大部分人是无缘大学的。由于高考录取率太低,很多高中毕业生会考不上大学,会默默接受落榜的结果。甚至会出现高考预选直接被刷下,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机会。而现在高中生只关心的是能不能考上985、211大学,或者是一本大学,不会担心没有大学上。
一、复读是八十年代学生的常态。由于当年的录取率非常低,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复读都是常态。高中毕业生首先进行高考前的预选,如果成绩不够好,就会在预选时被淘汰,从而失去参加高考的机会。我姐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好,在高中上了二年就参加高考,虽说预选顺利过关,但高考时无奈落榜。之后复读一年考上重点大学,成为全村恢复高考后第一个大学生。当时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所以复读一年后考上,年龄也只有17岁。而同村的一年年纪比她大几岁,据说是成绩非常不错一个男生,竟然复读了好几年,最后还是没有考上学。
最有意思的是,我姐的同学,竟然阴差阳错地又成了我的同学,要知道我姐比我高四届。要说能考上高中的还算成绩不错的了,还在高中比我姐好几年,最后是同我一届终于考上大学,我上的本科,他上的专科,总算修成了正果。我也算是我们村第二个上大学的吧。
二、考试在七月。不同于现在的高考,都是在六月七、八日高考,而当时,我们的高考是七月六、七、八三天,素有黑色七月之说。无疑七月的天气是比较热的,甚至有些教室连风扇都没有,考试也是种煎熬。反正那时高考都是自己的事,没有家长去陪考的。哪像现在,高考前几天就把考点附近的宾馆订好了,还给准备好营养的饭菜。
三、没有课外补课,全靠自己在学校学习。跟现在学生不一样,家长跟老师互动密切,共同教育,还有各种辅导班,甚至家长花大价钱请老师一对一补课。我们那时根本就没有课外补课的,顶多是学校组织大家在高三时早点开学,晚点放假。同时我我爸妈在我姐和我上学时就从没到学校去过,也没见过我们的老师。到高中有时需要送米什么的都是我大姐去的,从没跟老师有打过交道。老师依然对我们非常好,毕竟我们的成绩还是比较拔尖的。
四、高考压力不比现在低。虽说大部分高中生会接受高考落榜的命运,但如果能考上大学,那毕竟对农村孩子来说就是跳龙门呀,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大家学习很努力,也非常希望通过高考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压力非常大。第一年高考,当时自信过了头,以为考一个本科是可能的,结果名落孙山,差点没有机会复读了,我高考前父亲病逝了。后来在母亲及哥姐的帮助下才得以复读,复读过得非常清苦,常常营养不良,得有神经衰弱,以至高考前一晚直接整晚都没睡,可见有多紧张。
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特点,在那八十年代,考上大学意味着就有了工作分配,毕竟那时的大学生是比较稀缺的。特别是当时农村条件还不太好,考上大学可以直接从农民变成干部身份,成为了城里人,这个差距是巨大的。而现在除了考985、211大学,考其他大学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压力反而没以前大了,而且现在出来工作,靠关系和人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