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设备使用五大注意事项
1926年,什么公司发明了同传设备?
1926年,什么公司发明了同传设备?
同声传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此以前,一般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通用语言是法文。
一战后,国际会议中出现了英语和法语并用的局面,为同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提供了机会。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其中部分谈判采用了同传。
1926年, IBM 开发出专用于同声传译的设备。1927年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联盟会议成为首次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同传的会议。
之后,1928年在前苏联召开的第三国际会议、1935 年在当时的列宁格勒举办的国际生理学会议等都使用了同传形式。二战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都采用了同传方式。
怎样才能成为同声传译?
要成为同声传译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扎实的双语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传译员对语言(外语与母语)的捕捉能力要强。对于新生事物要感兴趣并及时记住一些新闻新语的表达。此外,为了能紧跟发言者,同传译员的讲话速度一般在250字/分钟左右,而一般发言人的语速为150字左右。因此,同传译员一定要“灵牙利齿”,同时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吐字清晰,语言语调流畅、利落。
2、掌握百科知识:著名的口译专家JeanHerbert曾说过:好的译员要既专才,又是通才。同传译员所要翻译的会议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所翻译的内容涉及面宽。因此,要求同传译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越是熟悉的题材,同传译员的翻译质量则越高。
3、良好的心理素质:同传译员要能做到“处乱不惊、情绪稳定”,要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镇定。如果情绪不稳定,就会出现怯场现象,影响理解,影响翻译质量。
4、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声传译的技能包括三大板块:①口译技巧;②专业知识;③语言工夫。三大板块中的后两个都要求译员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如果译员对新知识的习得缺少兴趣,则很难应付日新月异变化的翻译题材。
5、团队合作精神:专业化的同声传译工作一般都是2-3人一组,一人做20分钟左右,另一人再接过来,轮流进行。这就要求,同传工作不仅仅要求译员个人素质好,还要求译员之间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互相配合,做好整个翻译工作。
6、职业道德:译员应该遵守会议译员职业道德规范,如:保守秘密、保持中立、准确翻译等。译员应严格遵守《国际会议口译工作者协会关于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译员不应该对会议发言人进行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