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读博士值得吗
为什么号称惜才的西方国家,博士生很难找工作?
为什么号称惜才的西方国家,博士生很难找工作?
这是我留学澳大利亚之前的第2个“不懂”,现在已有初步答案。
西方国家对应用类专业,比如工科、法律、医学和金融等专业博士毕业,仍然是供不应求,难找工作仅仅是纯理论和文史类学科。
在西方国家,学历往往与待遇、岗位匹配的。假如单位需要招聘一位博士,那么待遇必须适配博士学历的人。
作为西方社会,越是学历高,岗位选择肯定越少。因此,不是西方国家不爱惜人才,而是在人才使用上,人尽其才,这点,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看到浙大博士生迟迟无法毕业,为了家庭而去送外卖,虽说精神可嘉,但人才浪费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我的大学好友,他博士毕业后去美国做博士后,后来定居美国。他女儿前几年本科毕业就工作了,没去念硕士博士。我问及他原因,他说她不具备从事学术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本科学历足够了,工作走向社会挺好。假如在今天的国内,不念硕士,似乎等于与好的工作绝缘,因为满大街都是大学本科生,许多用人单位,哪怕基层的社区管理人员,动辄都是硕士。只能说学历贬值了,浪费人才。
博士生很难找到工作,是因为社会提供给博士的岗位少而导致的,并非不惜才,而是更爱才。
惜才和就业难度不一定有对应关系,另外人才概念是相对的,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因需求不同对人才定义不同,博士只是学历,可以作为人才重点考察对象但并不一定是人才,因此有些博士生遇到就业障碍不足为奇。
美国读博难毕业,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导师不愿放弃免费劳动力吗?
有这种情况,当年我读博的时候,同系有个台湾学生读了八年博士,早该毕业了,很能干的,导师靠他发了不少论文。又能帮导师上课,又能帮管实验室,又能带硕士生,又能博士生那笔小钱,又跟了一个华人,日本人,韩国人,犹太人,或者印度人导师,恭喜你,你就可能做个毕不了业的博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