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真理标准的二重性 怎样理解哲学中的矛盾?

[更新]
·
·
分类:行业
3145 阅读

如何理解真理标准的二重性

怎样理解哲学中的矛盾?

怎样理解哲学中的矛盾?

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是不同的、互相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斗争。物理现象中的作用与反作用、化学现象中的化合与分解,人类社会中的先进与落后、思维领域中的真理与谬误等都是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
所谓“统一”,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对立着的矛盾双方,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离开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我们说“上”,是因为有“下”;我们说“美”,是因为有“丑”;我们说“中心”,是因为有“边缘”。两个互相对立的概念,如果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有清晰、明确的含义。另一方面,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这种现象,在哲学上称之为事物的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又叫两分法、两点论,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是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我们看事物必须既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看到事物的那一面。矛盾只有被人的主观思想所认识,矛盾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认识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一 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绝对真理如果离开了一个一个这样的有条件的相对真理,那 它是无法存在的。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 有绝对性的真理。从真理的两重性来看,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用马哲原理分析两小儿辩日?

1、透过两小儿辨日使孔子不能决定谁是谁非,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即使是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无法决定。也说明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教育与学习态度,就连孔子也有不明白的事,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
2、二个小儿能够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
3、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
4、就问题本身而言,从不同的方面能够得到不同的结论,就是说事物具有二重性,而要得到真理的话,就务必认知其中的规律,这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