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训练五个技巧 为什么有的人记忆力很好,学东西也很快?是不是有什么技巧?

[更新]
·
·
分类:行业
3805 阅读

记忆力训练五个技巧

为什么有的人记忆力很好,学东西也很快?是不是有什么技巧?

为什么有的人记忆力很好,学东西也很快?是不是有什么技巧?

学习和记忆,的确有方法。
我们要巧干 苦干,就能让记忆能力大幅提升。
记忆的原理并不难,就是充分调动右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故事法、定位法和代码法结合运用。这样,我们就有了基本观念。
然后,是大量的记忆力训练。让技巧娴熟运用,我们就能举一反三,把实际学习中的素材记住。

首先,要看你说的人是多大的,一般来说,快速记忆的学习方法对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孩子作用大一些,如果你说的记忆力很好的人是个三四岁的宝宝,那可能就是天生的了。而说到学东西很快,大家都知道,真正学一样东西,从接触到学会是有个过程的,记忆力好的人,他能更快的记住内容,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跟学习新的内容了。

技巧有,也很简单,但必须有很强的执行力。理解 背 忆。很多人记不住,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复习,其次就是内容未能完全理解。起初如此执行,觉得还不如死记硬背快,但必须坚持,慢慢就好了。

基因很重要,天才是有的。记忆与平时观察能力有关,留意看到的听到的,就会产生联想,帮助记忆和接受新的知识,学东西就快。

这是一定的,别怀疑

提取记忆的三个方法?

一、顺序提取
顺序就是按照顺序提取,分为两种方式。
(一)对着目录复述
讲出来每一节的内容是什么,看看能不能说清楚。目录本身就是框架,对着目录的时候,千万不要翻书,如果哪里想不出来了,就翻到对应的章节上做个标记。最后要达到一种对着目录可以复述出这个书的全部内容的程度,如果你对着目录都说不清楚的,那根本是没办法参加考试的,因为考试的时候连个目录都没有。
(二)对着小标题复述
按照顺序去做提取练习有个好处,就是你复述完了之后框架感特别好,你是可以讲出来这本书的,难道你还会害怕考吗?但是它也有坏处,因为最终考试的时候,并不是按照顺序是提取的,一道题可能要提取的是不同位置的知识点,另外就是提示太多,这就跟你背书的时候从前往后背有时候很顺,从中间背就卡壳了,因为从头往后说,前面的就等于是后面的提示。
二、乱序提取
如果我们把需要记忆的东西比作一个地图,地图上的每个位置都有知识点,而且他们交叉纵横,融会贯通,顺序提取就是一个省份一个省份的按照顺序去记忆,乱序提取达到的效果就是随便抽出一个点,让你能说出来,或者随便抽出来一片知识点,也让你能说出来。
乱序提取是一个加固记忆的特别好的方法,当你能够实现多次乱序提取之后,就不会忘了,基本上三次左右,记忆就会很牢固了。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记住了,但是别人一提就忘了,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练习过乱序提取。
(一)乱序提取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题
1.把选择题做成简答题的方法:
案例: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 首先你要把题干扩展开。如这道题问美国国会的法案,你要找出同时期或者其他国家,还有没有发布过什么法案,然后对着法案这个点,把书上所有提到法案的部分都回忆一遍,对比一起记忆。
▲ 然后,看完题干之后再看选项。你要找到每个选项在书上的位置,看其他三个选项是在书上什么地方出现过,对应回忆。
注意一点,我们再提取的时候并不是只是提取这个知识点本身,而是提取这个知识点所在的小标题下的内容,把这个选项发展成一个简答题。
2.这种方法的好处:
▲ 你知道这样提取意味着什么。可以把你需要记忆的内容想象成一个纸上,有很多的格子,每一个格子里都放着知识点,可以从第一个格子按照顺序说下去到最后一个格子,然后随便指一个格子,也知道是什么,随便拎出来,都可以搞不混,这个记忆的牢固程度根本就不是死背书可以比较的。
▲ 非常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很多时候一道题目下来,比你听老师讲十遍都有用。因为这些知识点是你自己找的,一直在就着题目不停的翻书,光这个翻书的过程就已经让你对知识很有框架感了。而且结合题目中对这个知识点的考察来理解,不只是听别人讲的。另外很多题目会帮你把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很多题目涉及到知识点是跨越了章节的,达到综合理解的程度。
▲ 记忆效率比平时要高。人在什么时候记东西最快,第一个就是老师提问之前,第二就是考试之前。做题就是一种测试,带着目的去复习知识点,比无目的的去记忆效率会高很多。
▲ 题目本身考察的都是重点和难点,这种提取练习比自己背效率要高。
基本上用这种方法做几套题,你会发现两个事情。
第一,有一些重点是恒重的,虽然被考察的形式不一样,或者考察的部分不一样,但是一直在反复出现,出现到后面几乎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了。
第二,到后来你会发现你的复习没有死角,几套选择题下来,可能会有几百道简答题,而且你因为对整本书越来越熟悉,所以你拓展的范围会越来越大,会把重点旁边的知识点都复习到。
(二)乱序提取的另一方法叫做速记卡
就是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的定点词写到卡片上,然后随意洗牌、抽取,首先,对着这个词去复述背后的内容;其次,回想它的上一个和下一个关键词;最后,把那条线穿起来。
当你发现你对着这个词什么都说不出来的时候,就要给这个卡片做标记,这就是你非常不熟悉的卡片,然后回书上去翻。这样你也能找出你记忆中的死角,以及达到随意提取绝不忘记的效果。
三、重复的节奏问题
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基本上20分钟之后我们能记得的就不到60%了。于是就有人做了艾宾浩斯的回忆节奏表,要求20分钟之后,1小时之后、8—9小时、1天、2天,6天重复回忆一遍等。
这个回忆节奏行得通,但问题是,第一,这个重复的节奏很难坚持,严格执行下来特别痛苦;第二,效率非常低,因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针对无逻辑无意义的音节,其实根本没必要去按照这么频繁的节奏重复,而且有时候重复太过于频繁效果并不好。
例如一个实验,在5年内学习一份词汇表,一种学习方法是每2个月一次、总共26次,得分76;另一种方法是每两个星期一次、总共也是学习26次,得分56。
▲ 为何拉开每次学习的时间间隔能对学习效果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至今人们仍在争论。下面几个要素有可能分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是对于极其短暂的时间间隔,也许会使大脑对快速重复的信息变得越来越不感兴趣,刚刚听见了、也储存的数据,如果相同的内容重复第二次、第三次,大脑对其的关注就会次第减弱;
二是时间跨度越大,忘掉的词也就越多,但是也能因此发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从而加以纠正,也就是你学习时用的提示、联想、线索等,究竟是有效还是无效。
▲ 那当我们记忆了一个内容之后,到底多久之后去重复会比较合适呢?
如一实验,2008年一组科研人员在梅洛迪·怀斯哈特以及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家哈罗德·帕什勒(Harold Pashler)的带领下,组织了一项大型研究,针对上述疑问首次给出了中肯的答案。该科研小组招募了1354名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互联网“远距离”进行了该科研项目。怀斯哈特和帕什勒的科研小组整理了32条相当生僻的资料,交给这些参与者学习:
每个参与者都有两次学习机会。有些人两次学习之间相隔10分钟,有些人相隔1天,还有些人相隔1个月,最长的间隔时间是6个月。研究人员还设置了不同的待考时间。最终,总共有26组学习与考核的不同时间排程,以便研究人员相互比较。
实验过后,研究学者们比较了所有26组不同的时间排程,并根据不同的待考时间计算出了最佳复习时间间隔。简单地说,如果你想要知道什么时候复习效果最佳,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你希望那份记忆能维持多久。
研究发现,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学习之间的最佳间隔,与距离考试的时间间隔按比例递减。也就是说,你应该多久复习一次,取决于你什么时候考试。
如果距离考试还有一星期,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过后的一两天之内(20%~40%)。如果距离考试还有6个月,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之后的3~5星期左右(10%~20%)。不过,如果间隔时间比这再长的话,则拖得越长,考试成绩反而下降得越厉害。
总结: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复述记忆法的第三个步骤——提取,通过顺序提取,会建立框架感;通过乱序提取,会达到随便提哪儿都会的效果。最后给大家介绍了提取的节奏和复习的时间,结论是我们复习的节奏取决于考试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