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校找老师问孩子在校的情况 怎样和孩子的小学老师沟通?遇到不负责的老师怎么办?

[更新]
·
·
分类:行业
3229 阅读

去学校找老师问孩子在校的情况

怎样和孩子的小学老师沟通?遇到不负责的老师怎么办?

怎样和孩子的小学老师沟通?遇到不负责的老师怎么办?

我不知道小学老师与中学老师,在沟通上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区分标志,但是就沟通而言,我想应该都是有相似性的。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沟通都是很好的,但是从上述问题来看,似乎要表达的在后一个问题,是遇到不负责的老师要怎样沟通?真要讲点艺术的话,那就说两点,供参考:
第一是好话转述型沟通,即采取转述语跟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我家孩子一回家就说我们伍老师(假设一位)怎么怎么说,对伍老师您是怎么怎么的崇拜。我说怎么这么神呀,孩子说伍老师对他是怎么怎么关心,有时,我正想着开小差,老师就抽到他了,说完一表扬,后面就不敢开小差了。所以,今天我就特地过来跟你说说我这个孩子的情况,希望老师对他多指点指点。
第二是任务驱动型沟通,即最近孩子报名参加主持人比赛,就主动到学校找伍老师,请伍老师给孩子指导指导,希望也借此,伍老师能点拨几下,激起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果是音乐类就找音乐老师,如果是美术类就找美术老师,如果是信息科技类就找科学老师、信息老师,这就是任务驱动型,最终的指导老师的荣誉还是归老师所有的,老师肯定会心指导的。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只要伍老师帮助过孩子一次,伍老师今后就会主动地帮助同一位孩子的。
第三是问题请教型沟通,即带着孩子的问题或是家庭亲子沟通上的问题,主动找老师帮忙想想办法,现在的老师基本上都接受过心理健康培训,对心理辅导都是有想法的,尊重老师的知识就是尊重老师的价值与地位,那么这样的沟通就会很有“学术”味了。
注意事项:很多时候的语言是有好多种味道的,误会也是与此密切相关,当然更重要的是老师也好,家长也罢,多一些换位思考,都立足在对方的角度,沟通肯定是和谐的。例如家长想着老师不是我一个孩子的老师,老师也想着孩子是家长的唯一孩子或是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那么彼此都能理解对方的心情了,最终的指向目标是一致的,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孩子上大学之后,家长们从哪些渠道了解他们的学习以及其它在校情况?

现在很多孩子上大学都选择离家远远的,就是为了逃开父母的监视,自由自在的享受大学生活,但是有的父母确是放心不下,特别是那些从小就在身边,给孩子安排好所有事情的家长就更不习惯,总想着从不同的渠道去了解自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1.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小孩子做什么事都喜欢晒朋友圈、发说说,可以多看看(当然前提是他没有屏蔽你)。
2. 多和孩子沟通,每天打电话、发微信什么的聊聊天。
3. 从孩子的同学、室友处侧面了解,想当年我把借送我上大学的机会,认识了几个室友和她们家长,现在偶尔还联系呢。
4. 大学的辅导员和老师其实一般对学生管的不严,除非孩子表现比较突出(好的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比较了解。
孩子上大学基本上是半只脚踏进社会,以后的路都要靠他们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