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桥发抖的声音比喻成什么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仿写拟人句?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仿写拟人句?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仿写拟人句:
1、大地开始颤抖,开始悲伤的嚎哭。
2、鸟儿开始讨论,开始快乐的喧嚷。
3、小溪开始歌唱,开始深情的诉说。
4、柳枝开始摇摆,开始快乐的舞蹈。
5、天空开始哭泣,开始大声的悲鸣。
6、狂风开始怒吼,开始暴躁的发脾气。
请问什么是伏笔,怎么埋伏笔?
一、埋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二、使用伏笔应注意: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三、举例: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第16课——《桥》的第17自然段: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机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附:《桥》的第19自然段: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这句话写了木桥的轰塌。)
比拟句是什么?举个例子?
比拟的意思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示例:
1、雨滴一路小跑,终于看见一顶顶花伞,奋不顾身地扑过去,发出啪啪的声响。
2、大海这时候像穿了一件蓝色的晚礼服,美丽极了。
3、蝉不知疲倦地高歌了一整天。
4、夏姐姐你好吗,你把我从春天的小睡中惊醒了。
5、长江!您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两岸的人民。
6、云彩在天空里伸了伸懒腰。
7、黄鹂飞上枝头,吱吱喳喳的,好像在说:快跑,有人来了!
8、小草偷偷地从地里探出了脑袋。
9、春蚕就像老师一样,为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
10、火焰欺负了蜡烛,害的蜡烛在一旁伤心得流泪。
拟人句的例子
1、课上,文具们很辛苦地为我服务。
2、春雨羞涩地落下,春天悄悄地走来了。
3、母鸡刚下完蛋,就兴奋的跑到院子里咯咯咯的叫。
4、秋风吹,落叶飘,飘呀飘,扑进泥土的怀抱。
5、成熟了的杨梅像孩子般欢乐。
6、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7、春天来了,她好似一位音乐指挥家。她指挥喜鹊布谷鸟在枝头蹦蹦跳跳,唱出清脆婉转的歌谣,她指挥可爱的小羊羔在母羊身边跳跃。
8、莲花,你有彻底无私的奉献精神。你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全盘托出,从花到叶、到籽、到根,可入菜肴,可作良药,通身是宝,整体奉献。
9、秋天果园里的景色特别迷人,果园里一排排梨树、苹果树、柿子树和桃树,它们个个长得很茂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
10、蚯蚓从泥土中钻了出来,揉了揉惺忪的小眼睛,向周围望去,他看到了一派美好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