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负数的概念呢
负数是为什么产生的?
负数是为什么产生的?
负数是为了用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数来表示,所以人们就规定了负数与正数来表示。比如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300元记作-300元。高出水平面500米记作+500米,则低于水平面200米记作-200米等。
负数加括号和不加括号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你应该是想问加上两者的平方问题吧,未加括号负数的平方还是负数(负号不动,数字平方),加括号负数的平方等于正数
excel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值中‘负数代表什么意思?
红色数字,但此单元格值是负数时,字体颜色自动变红,正数字体为黑黑色数字,正数负数字体颜色都是黑色带括号的也是同上理解
为什么不等式有负号就要变号?
负号相当于进行了移项。左边的移到右边,右边的移到左边,都会多一个负号
1.当不等式左右两边同时除以或乘以负数时,需改变不等式符号。
2.不等式两边同号(即同正或同负)倒数时需变号。
3.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0时。
4.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进行分类讨论系数小于0时。
不等式符号方向改变原则:
①不等式定义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作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其中,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
②整式不等式:
整式不等式两边都是整式(即未知数不在分母上)。
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即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即一次)的不等式。如3-x0
同理,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即二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即一次)的不等式。
中国古代数学家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运算法则做出了哪些贡献?
一、如何直观理解负数
以一个较小的数比如3减去一个较大的数5,便可以得到一个负数(-2),在上小学的时候,这个问题是无法想象的。上了中学之后,才知道有负数这回事。在教材中也是通过这样的例子并借助于数轴引入了负数的概念。
二、我国古代数学家对负数及其运算做出的贡献
在古代数学中,负数常常是在代数方程的求解过程中产生的。古巴比伦人在解方程中没有提出负数根的概念。3世纪的希腊学者丢番图的著作中,也只给出了方程的正根。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已较早形成负数的概念和并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刘徽。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山东滨州邹平县人,魏晋时期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著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
1、刘徽给出正负数的定义及区分方法。“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就是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进行区分。“正算赤负算黑”也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有黑色算筹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放表示负正放表示正数。大家可能会说不对啊,有个词叫做“赤字”,应该是红色的表示负数,现在的确是用红色表示负数,然而在刘徽的那个时代,确实是正算赤负算黑。
2、《九章算术》中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基本上和现在中学课本上的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一致。大家自行理解一下。
除刘徽外,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确给出了正负数同号异号的加减法则外,还给出了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和现在中学教材中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异号相乘为负,同号相乘为正,0乘任何数为0.
三、国外数学家对负数和认识。
在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于公元628年才认识负数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
14世纪法国数学家丘凯认为负数是荒谬的。
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
16、17世纪欧洲大多数数学家不承认负数。
英国著名代数学家德·摩根 在1831年仍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举了例子“父亲56岁,其子29岁。问何时父亲年龄将是儿子的二倍?”他列方程56 x2(29 x),并解得x-2,他称此解是荒唐的。咱们可发解释成在两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二倍,两年前父亲54,儿子27。
欧洲18世纪排斥负数的人已经不多了,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的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通过对负数的不同认识,说明了东西方数学的不同侧重点及特点,我国古代数学的特点是寓理于算,不证自明,所以很自然产生负数的概念并进行运算。西方数学家更多的是研究负数存在性、合理性,也就是更加注重基础注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