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跟孩子讲解有几个数字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
一年级找规律题是培养观察力,专注力和数学思维力和逻辑能力的最好的方法,多让孩子做一做找规律的题,也可以有效的开发智力。
一年级找规律的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根据实物或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推出下一个实物的位置或方向等。1、多种不同色彩或形状的实物找规律:要分析不同色彩之间和不同形状之间实物的排列顺序,找出重复出现的地方,得出多种实物排列的规律。如图所示:
2、多种图形排列找规律:同多种实物排列找规律一样。如下图所示:
解题方法:把相互不相同不重复的几个实物或图形分为一组,观察分析每一组实物或图形之间和谁相邻。引导孩子根据上一个实物或图形(或下一个实物或图形)找到与它相邻的实物或图形填充进去即可。如图所示,让孩子把每一组用竖线划出来后再观察判断填什么就很容易了。3、单一实物或者图形排列找规律:单一实物或图形的排列规律其实就是数的关系。单一图形的规律一般都是看数目上的不同,将图形的数目标出来再看数与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如下图所示第一个小黑方块的数目依次是4、6、8、10、12.小三角的数目依次是1、2、3、4、5、6。然后再将图形的个数按摆放规律画出来。
二、找规律填数找规律填数的内容最常出现,基本方法都是运用“加”或“减”的方法来计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找出一串数字之间共同的规律,从而算出缺了的数字。
1、一行数字遵循单一的规律。有的按单数排列,有的 按双数排列,有的单数、双数同时出现,通过计算数与数之间的差找出规律,一年级常见是的差是1、差是2、差是3、差是5、差是10的数字排列。
如下图所示:
解题方法:这种单一规律的数字排列题相对简单一些,只要算出前后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差是多少,找出共同的规律就可以了。2、一行数字遵循两个规律的排列。一行数字的排列有遵循两个规律,这种题对一年级小孩子来说普遍很难,一般考查很少。可以仅作了解。
如图所示例题中,6、7、8、9遵循一个规律,2、3、4、5是一个规律,这样一看就很容易填出后面括号的数字应该是(10·6)
3、数与数之间差的关系不是相等的,是等差数列的关系。这种题相对也难,多见于奥数,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下。如下图所示:1和2之间的差是1,4和2之间的差是2,7和4之间的差是3,11和7之间的差是5,由此推算出11和后面的数差也是5,得出11 5=16.方块中应填16.
4、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的规律题。如图所示:1 2=3 3 5=8 5 8=13 8 13=21 13 21=34,由此可以计算出方块中缺的数字是13和21.
5、将数字放在同一形状的几个图形中,通过前几个图形的数字“加减和差”的规律求出最后缺少的数字。这种题是最难的,有的时候连家长都摸不着头脑。但是一年级的规律题离不开“加减和差”关系,只要多推算几次就可以发现规律。
如下图所示:第一个图形4-2 7=9 第二个图形10-8 13=15,那么第三个图形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16-14 ()=21,那么很容易得出是19,相同的方法得出最后一个图形中的数字应该是20和27.
另外题主所提的题目也应该是这类题型,如下图所示:2 3=5 1 5=6 3 5=8 4 6=10,很容易得出要填的数是8、6.
由此可见三个数的图形要么是“相加”的关系,要么是“相减”的关系。而四个数的图形,有可能是“加减混合”的关系。
综上所述,此类题作为开发智力、启发数学思维的启蒙题,一方面要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一方面要培养其方法技巧,多做一些确实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兴趣。
听了小徐老师的讲解,大家对这种题明白了吗,快来练习一下吧,拿下最后一道附加题。本文由指尖教育帝国原创,期待大家的支持。
正常宝宝几岁开始认识数字?两岁半的宝宝不认识数字正常吗?
看样子,这位父母看到自己的宝宝不认识数字是挺担心的。两岁半的宝宝还是挺小的,不认识数字是正常的,父母不需要太担心。
在正常的情况下,孩子到了三岁,也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就要开始学习数学了。这个年龄学数学是和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有关。当然,也有一些宝宝,妈妈在2岁就开始教他学数字。有的宝宝能够认识很多数字,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的妈妈在宝宝二岁左右,会教他们认识数字,但只是一些数字卡。数字卡上面的一些图片很吸引宝宝。他们只是会很机械的记住上面的数字。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数的含义,也就是这个数代表几样物品。
孩子认识数字并不是简单的数数。也并不是死记这些数字。最好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认识这些数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幼儿园是怎样教孩子学习数学的。
一、幼儿的数学认知是从动作开始的。
大家会发现,当我们教孩子认一个数字时,不是让他在想象中去数数。而是会把一些实物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再教孩子开始数数。然后成人可以给孩子示范一下,如何用食指去按物品一个一个的点数。他们会用眼睛看,嘴里会数出声来,有时一边用手点数还一边会点头。这样他们就不容易数错。
有的时候孩子会出现手口不一致的现象。也就是说,当他们在数二的时候,可能手指还停留在第一个物品上。这需要花时间去训练他们手口一致的点数。开始数的时候他们会很慢,到后面孩子熟练了,就会加快一点速度了。
二、孩子的数学认知是建立在具体的实物上的。
孩子借助的是直观的物品,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量。三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都要给孩子准备一些实物让孩子去看,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地记忆。比如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画笔、纸杯、水果等等。孩子对一些直观的物品会更感兴趣。
三、孩子认识数学还需要有策略。
如果把三四个物品放在一堆的时候,孩子有可能没看清就会重数或者是漏数。老师会示范把孩子没有数过的放一边,数过的物品放在一边。这样,他们在下次数数的时候就记住了,会学老师把数过的放一起,把没数过的放一起。
我上面给大家讲到的,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孩子是从3岁开始认数字的。您的宝宝现在才两岁半,是根本不用担心的。父母不要把数学内容简单的认为就是数数。其实数学领域是包括很多方面的:
1.能够感知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特点。成人可以用一些物体让孩子去观察和感知。如:放一个大球和一个小球让孩子去感知大小。放一本书和一叠书让孩子感知多少。
2.感知物体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
可以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去观察,有哪些物品是这些形状。可以让孩子去分辨,这个物品是什么形状。让孩子观察自己的家里,有哪些是圆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正文形等等。
3.让孩子去感知数字。
让孩子知道生活当中到处都是充满数字的。比如汽车的车牌上有数字:在马路上红绿灯旁,会有倒计时的数字;钟表上会有数字;超市里会有标签等等。虽然有些数字孩子还不认识,但是他们能够去感知这些数字。
4.对序数的认识。
序数指的是在对一些物品进行排列后,让孩子找出某个物品排在第几位。序数可以从走左到右数,还可以从右到左数。
5.一些空间方位的认识。
这些空间方位包括:上、下、左、右、里、外等等。这些空间方位的认识要等孩子在六岁左右才能掌握。
在数学领域当中,包括这么多内容,所以,父母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数学就是数数。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现在发展并不好。如果父母总是焦虑孩子很笨,学不好,那么孩子会感到自己真的很笨。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我个人并不主张让宝宝太早去学数数,除非宝宝自己对数字产生了兴趣。大人可以教宝宝一些简单的数字。但要注意是,不要让宝宝去死记一个数字。可以和宝宝做一些快乐的识字游戏。在游戏当中让宝宝记住这个数字,增加一些趣味性。总之,还是多与宝宝玩游戏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等宝宝的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很快就学会了。
我是大赛爸爸,关注我,育儿路上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