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培训八大需求评估总结
干休所文职护士都干些什么?
干休所文职护士都干些什么?
干休所文职护士日常制定护士的工作计划,和指导护理人员完成工作任务,根据病人病情和上班人数进行排班,定期制定培训计划。
高护专业主要学什么?
高护专业主要课程:
基础课程模块:德语、英语、信息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
专业课程模块: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急救护理技术、社区护理、老年护理、重症监护技术
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各位选择护理专业的同学可以系统的掌握医学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各种实验室技能,以及护理方面的各种理论、观念和临床操作本领,对医学有全方位的理解和重点掌握。
培养标准:
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5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
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4.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6.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力。
7.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
8.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10.具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1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12.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互联网 护理服务背景和意义?
“互联网 护理服务”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2019年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 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9年2月19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式启动“互联网 护理服务”项目,首批百余名护士签约成为“网约护士”,该院也成为浙江省首家推行“互联网 护理服务”的实体医院。
相关背景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中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约1.5亿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约4000万人。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然而,此类服务的供给侧显然不那么充裕。
上门护理服务之所以稀缺,与当前医疗资源的分布也有一定关系。一方面,大多数护理服务还是由传统医院及养老机构提供,很少有区域性的专业护理机构。因此,大部分护理人员并不能随意出外勤,更多的护理服务还是会发生在机构内部。
另一方面,有部分地区出现由社会力量自发形成的护理团队,靠着社区间的口碑形成一定的规模,即已具备“互联网 护理服务”的雏形,但由于其整个服务流程和由此产生的护理费用、医疗风险等情况很难控制,所以,这种方式的护理始终不能形成规模。
并且,不少服务也存在与职业规定不相符合的现象。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庞大的人口基数也增加了应对这一问题的难度系数。
目的意义
构建“互联网 护理服务”的护理模式可以充分促进信息的流通,使护理人员的分配和工作更有效率,将有效满足中国这部分民众健康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