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个英语学习方法
为什么中国大多数人学不好英语?外国人的学习方法不能借鉴吗?
为什么中国大多数人学不好英语?外国人的学习方法不能借鉴吗?
因为中国教育根本就没打算让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大部分中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一直到大学毕业,在英语上至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还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到最后,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依然是“哑巴英语”,无法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
这是为什么呢?
以前,我一直觉得是语言环境的问题。在中国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所以英语水平自然就不高了。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问题出在词汇量上。中国人的单词量量太小了,高中的要求单词量是3500,大学四级4500,六级6000,。
英语国家的人单词量是多少呢?
1986年,英国《卫报》报道,英国5岁小孩的单词量是5000左右,12岁孩子的单词量是12000左右,大学毕业生词汇量是23000左右。英国、美国的普通成年人单词量大约在15000到40000之间。
也就是说,中国的本科毕业生英语单词量也就相当于英国五六岁的小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中国人听力很好,如果一句话里有一两个不懂的单词,也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实际上都是在一些基础知识和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在最重要的单词量上,以及如何运用英语获取知识和交流上并没有通盘、全面的学习和训练。多数中国大学毕业生无法和外国人交流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中国的学校和老师为什么不让学生增加词汇量呢?
其实,中国教育根本就没打算让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因为即使英语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无法熟练掌握英语,也无法和外国人。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英语的入门和基础知识而已。
高中毕业后,你只是掌握了英语基础知识,如果你很快就会用到英语,比如你想出国留学,那你需要继续学习英语。
大学毕业后,你只是掌握了英语的基础知识,如果你将来会用到英语,比如你想继续深造、留学,去外贸公司或外企打工,那你仍然需要继续学习英语,甚至要去英语培训班加强学习。并且,你之前的学习只是掌握了基础,后面的学习还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
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既然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的英语学习,都只是打一个基础,毕业后要想完全掌握英语都需要自己继续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也基本用不到英语,不需要继续学习,那为什么还把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让学生在英语上投入这么时间、金钱和精力呢,把英语从主课降为副科,和地理、历史、物理并列不好吗?
有些学生天生就不喜欢英语,他们毕业后也一辈子用不到英语,那就应该听从孩子的意愿,不学习英语照样可以成为其他方面的人才。为什么要强迫这样的孩子学习英语,不学英语就无法上好大学呢?这不是白白耽误学生的前途吗?有多少这样的人才被英语耽误。
大学里很多专业根本不需要英语,比如中文系、古文系、中医、中药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就应该有选择权,有权选择不学习英语,不考英语四六级。在英语上投放时间、精力过多,反而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在这一点上,我们真的应该学习美国。美国人的第一外语是西班牙语,学习汉语的人数极少,每个州也就几百人,大部分还都是华裔,够用就行。因为他们根本用不到汉语,即使用到汉语现学也来得及。中国人在学习西方,与国际接轨方面,经常学习它们的缺点,却不学习它们的优点。纯属本末倒置。
一家之言,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和英语成绩?
语言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兴趣一定是最关键的东西。
语文我就不推荐了,虽然大部分人水平停留在高中课本上,但是毕竟生活中,每天都汉语有输入和输出,所以不至于退步,甚至爱好文学的人,哪怕是喜欢读小说也行,文学功底也可以跟随阅读量的提升而缓慢进步。
但英语就不一样了,网上各种论调都有,有人说缺乏语境,有人说方法不对导致原地踏步,更有甚者,从人种,语系的角度分析了我们就是不适合学英语。近年,人们又把背锅扣到了政策的问题上,反正学不会,不如降低英语考试比重,好彰显文化自信。
细细分析,发现上述都有一定的道理,总有那么一两个点是踩到你心窝里去的。其实那是因为,大部分人的英语水平都遭遇了瓶颈,水平不高是事实,所以随你怎么说,总有不对的地方。
前提过,语言学一辈子,兴趣是关键,我从另一角度推荐学习英语的方法: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
自己的才是有效的以我为例,推荐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
我把自己的英语学习笔记,记录到电子文档里,在社交平台以知识分享者心态发布。
例如,我今天在网上学习了一篇英语文章,在读文章的同时,随手黏贴复制到word文档里,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词组或单词。文章读完,直接在word上整理笔记,可以翻译成中文,也可以记录下查找到的相关知识点,比如语法,例句等。最后,稍加排版,发布在社交平台自己的公众号上面,比如微博,微信,头条等常用的平台上。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甚至很先进:
正面情绪,把日常刷微信,发微博的恶性习惯转化为学习的热情重复次数多,读文章为一次,整理笔记为第二次,发布分享为第三次,这样就有了三次的复习,印象深刻正反馈,平台的推荐和粉丝的留言是莫大的鼓励管理方便,你的笔记就是你排版美美的发布,图文并茂,随时可以在手机上复习,不受限制
总结起来就是既能发微博发头条,又能学习,还有粉丝点赞!实在是信息时代的良好结合的方法。
倾听自己说永远比做简单。看似美好,我也是碰到了不少困难。从构思到成熟,我足足尝试了有半年(之前开号已有1年)。例如,第一次内容排版配图我就花费了1个小时,但是模板固定下来后,速度就快了很多,半小时内就能排好配图发布。其次,频率是问题,发布太频繁容易累且互相干扰进度,结合自己后,我现在两三天的内容合并成一天发布。再有的是,开设公众号,了解平台的规则,也是很费力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我只是倾听了内心的想法,并且付诸于行动,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良好持续的学英语的办法。相信每个人也一样,在发呆或者通勤时有不少奇思妙想,缺乏的就是实践的勇气。你一定知道,这个或那个方法不可取,因为内心抗拒,那么怎么转化为可接受的方法,就需要不断尝试了。
话至此,我的方法你也不一定适用。多尝试,多自我批评,你也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