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5的句子?
15的句子?
1:夜深人静难过得想死,哭得要崩溃。第二天起来,看着被自己咬得满是牙印的手臂,仍然像个没事人一样,夜复一夜,日复一日,才明白,所有的痛都得自己扛,这,就是成长
6:幸福的婚姻不是1 12,而是0.5 0.51,即两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才完整
1减3等于多少?
本题是一道简单的减法算式应用类题型,1减3等于负2。被减数小于减数,就用减数减去被减数,然后在前面加一个负号,本题可以列式为1-3-2。
小学计算题验算步骤?
计算题的验算是采取逆向思维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验算时的顺序和计算时的顺序相反,计算式时是乘,验算时就是除
例如:16*464
验算:64/416
比26的13倍多012的数是多少?
这里的012是0.12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式子就可以这样理解:
26×13 0.12
=338 0.12
=338.12
面对这种文字题的列式计算,首先要找到句子里的关键词,一,26的13倍是多少,求倍数关系用乘法。即26×13。二,在13倍的基础上多0.12,可以理解为加上0.12,这样就列出算式来了。
60减去6与8的积列式为是多少?
60减去6与8的积,如何列式计算?
先明题意,将上述句子提取主要成分进行缩句处理,得:60减去积,如何列式计算?
所题题目意思是:被减数是60,减数是积,求差。故最后一步计算是减法。
再思考:减数是几乘几的积。可知减数为:6x8。
最后列式计算:
①,分步列式:
a:先算积:6x848。
b:再算差:60-4812。
②,综合列式:
60-6x8
60-48
12
数学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关键词?一年级?
小学数学作业中常出现一些能阐明数量之间关系,从而能判定运算方法的句子或者词语,就叫做关键字或者关键句。
一年级常出现:“......比......多........”“......比.......少......”“.......比.......大......”“......比.......小.......”“.......和......同样多”“来了”“走了”“添上”“去掉”等等能帮助判定用加法或减法进行计算的一些句子或者词语。一年级的数学内容还很简单,仅限于加或减,但也需要开始,训练孩子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到了二年级以后,认识了乘法除法,会增加很多关键词句的形式,如“.......是......的几倍”“........是.......的几分之几”“.......是........的百分之几”“往返”“折扣”“再......就和......同样多”“再.......就比.......多(或少)......”。
小学阶段的计算方法无非就是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也仅限于总数和部分数,每份数、份数和总数,大数和小数,1份数和几份数这几种。但是题型却因语言的描述而千变万化。所以,从一年级接触解决问题开始,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信息抓取能力,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与做题的习惯。
关键词就是某个条件可以确定重要的列式,确定最后的结果,必须多多少?少多少?一共多少?一起多少?总共多上?多少倍?差是多少?和是多少?……如果题目出现这些词我们就可以确定用减法,还是加法……小学的关键词较少,到了初中高中关键词就较多,需要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