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学生适应初一 小学升初中后如何使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更新]
·
·
分类:行业
3296 阅读

如何帮学生适应初一

小学升初中后如何使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小学升初中后如何使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小学升入初中后,新的学校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以及新老师的授课方式和不同的学科,大概需要一学期的时间进行适应(因人而异,有的孩子适应快的半学期左右,适应慢的可能要稍微长一些时间)。
如何尽快的帮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家长可以这样做:
1、家长不要过于紧张、过于焦虑,焦虑会传染的,如果家长过度的焦虑,会传导给孩子。家长放松心态,是首要的工作。
2、不要过多的关注孩子,尤其不要多问,相信孩子,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去适应。家长可以悄悄的观察,但不要疑神疑鬼,更不要憋不住气什么都问。
3、给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刚上初一,功课压力不会很大,但和小学相比科目多了很多,老师的讲课方式也不同,孩子更多的是适应的压力。
4、初中的知识,和小学的关联度不大,偶尔装作无意的和孩子谈谈心,悄悄告诉孩子:无论小学成绩好与坏,都是过往了,既不用骄傲,更不必自卑。
5、可以适当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保持联系,加上微信什么的,但不要每天追着老师问东问西,老师工作也很忙,没时间陪你聊太多;另外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你守着的是一个娃,老师没有过多精力盯着你家娃。
6、征求孩子意见,孩子愿意让接送的可以继续接送,孩子不让接送的,不要强迫,更不要因为孩子不让接送就疑神疑鬼,其实可能仅仅是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既不愿增加家长负担,又想自己自由一些,我们就别热脸非要去贴人家的冷屁股了,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家长做好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7、零花钱,可以适当涨点,一是孩子大了花费多一些,二是物价每年也在涨。但别涨太多(30~50%即可),钱太多了对孩子未必是好事,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更会滋生一些别的陋习。
8、青春期了,孩子多会对异性产生一些好奇心,也更加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理解并尊重孩子(我们也都是从这个年龄走过来的),尤其是当着同学的面,更要给孩子面子,不能再当是小孩子那样了,想吵吵,想骂骂,孩子会挂不住的,极有可能会伤自尊心或者为一点小事就和你发飙。
9、家庭氛围要宽松、和谐,夫妻争执或者聊一些不友好的事情的时候,尽量避着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爱。
这样更有利于孩子顺利的适应新学校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度过青春期的第一个阶段。
祝您和您的孩子开心、快乐!

初一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第一,主动与新同学新老师打招呼。
在一个新环境中,一声“老师好”,一声“同学早”,简单的一句问候,礼貌的一声招呼,无形中拉进了与人与人的距离,也锻炼了自己在陌生环境的沟通能力,这就是养成教育的好习惯之一。
第二,主动申请做班干部或者做科代表。
在新环境里,同学彼此不熟悉,做班干部做科代表,无疑可以增加与同学的接触交流的机会,可以让自己很快融入新环境。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孤僻又怯生的胆子小的同学更加有好处,更加要主动把自己推销出去,改变自己的缺点,大胆发声,大胆主动毛遂自荐都值得肯定。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自己很快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在这里我想说个人,那是我的一个学生,已经是大一的同学了,上个月突然辍学了,原因就是自己从小学到高中,都难以融入陌生环境,今年考到大学,还不到一个月,感觉自己和其他同学价值观不同,话不投机,无法融入同学中,无法融入大学宿舍的集体环境和大学无人管的班级环境,于是产生了厌学的念头。
第三,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文娱体育活动和协会。
在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都会考虑孩子们的心理,都会营造一个家的环境,希望孩子们尽快适应环境。但是,做学生的,自己也要为自己创造环境,主动而大胆地与老师交流,向老师讨教学习生活的方法和经验,学习老师的处世之道,主动问问老师,学校有哪些协会可以参加,自己主动出击,踊跃报名参加。
别迷恋哥,哥读的不止是书,哥读的是一种思想,一种交流,一种精神的碰撞。
在学校,要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更多除知识以外的校园文化,尽快适应一个新的中学环境,就是孩子们的一个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