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认真听讲是学习好的关键
小学期间要努力学习吗?会影响以后的学业吗?
小学期间要努力学习吗?会影响以后的学业吗?
我是一个小学老师,也是一个小学30多年的班主任。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凡是现在生活在上层的人,他们都是小学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小学,基础的东西很重要。
一,小学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期。
孩子的读书、自律、劳动、礼貌等这些行为习惯多么重要。如果现学养成了,孩子会受用一生。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经过了苦行僧般的自律。
二,小学的文化知识基础训练很重要。
万丈高楼平地起,都要有稳固的地基做保证。小学的字词句;小学的1234567890学会了,学好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学初高中更深的知识。不出意外的话,凡是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小学时的优秀生。
孩子从小学就要学会做人。
作为过来人可以回忆一下,一个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在小学就形成了。
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家庭的教育。
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在这个家庭中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孩子参加工作后总会以父母为榜样,来对待工作和学习。他们会暗下决心,一定要做父母那样的人。父母的为人处世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棵小树要长成栋梁之才,园丁就要天天给它浇水、施肥、捉虫、打岔。慢慢地一天天长大,长成栋梁之才。孩子也是这样,一生下来是一张白纸,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慢慢地长大成人。浇水、施肥、捉虫哪一样也不能少,并且有时效性。过了时候再去弥补作用就微乎其微。
小学有小学的事,大学有大学的事!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打歪了,那楼房还能建成吗?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事在那里等着。不能说哪个阶段重要;哪个阶段不重要,想逃避也逃避不了。
小学有小学的事。小学养成好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可以受用一生,一生会走得很顺利。
如:专注力。
事实证明,优秀的学生大多专注于一件事。做任何事情专注是成功的基础。
专注习惯大都是从小养成的。专注力的培养,幼儿园到小学是专注力习惯养成的最佳期。
老师们不难发现,大部分优秀的学生学习起来都很专注。
尽管他们专注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喜欢自己动脑,看书、自己做;有的喜欢争论、讨论,互相碰撞。
而专注力差的孩子,只能安静五分钟,五分钟之后就状况百出了。现在,特别是乡村偏远地区,有的孩子上课玩手机;有的睡觉;有的聊天;有的打闹。
这样的孩子怎么完成学业?小学需不需要努力、需不需要重视,一目了然。
结束语:
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必须努力;必须重视!有了好习惯和优秀品质,孩子一生会走得很顺利。
初一的女孩上课不注意听讲,特聪明但是性格张扬,该怎么办?
初一女孩,特聪明,性格张扬,上课不注意听讲。
不知道这孩子特聪明到了什么程度。我姑且分三档来分析吧。
第一类。真是特聪明。
真的特聪明呢,上课不用听也会,自己看书也能拿高分,成绩长期全班第一。
这种特聪明,你得服。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怎么学也很优秀的天才。遇到这种孩子,一般上课纪律不好,老师也会放你一马。如果真这么牛,不用担心什么的,跟老师说,上课给她一个角落她坐就好了,吩咐她不要举手发言,不要影响别人。然后爱干嘛干嘛去。
第二种,爸妈觉得她很聪明。
爸妈觉得她很聪明,其实也不笨,上课认真听呢,成绩会很好,不听就不行。这种可能小学的时候很厉害,上了初中还沉浸在“我是学霸”的幻觉里。
这类也好办,了解一下班上其他学霸的情况,爸妈跟一家闺女聊聊,让她跟班上的其他学霸比比。有竞争对手,可以重燃她的斗志,输一两次,就知道原来初中的同学,比小学的牛,不认真努力,可能就干不过人家了。
第三种,井底之蛙。
我见过这类,小学是很厉害,一直是爸妈的骄傲,长期被老师表扬,在小学也是大干部。升上初中,换了环境,不再被老师重视,不习惯。考两次试干不过人家,左找借口,右找原因。
做爸妈的,升初中一定要告诉自家娃,初中不同小学。小学成绩好是过去时了,初中的同学学霸多,只有认真好好学,才能继续辉煌。如果还是用小学的态度入学,开局就不利,后面就麻烦了。
以上三种,不知题主家娃属于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