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一字一句翻译
六国论对每句的分析?
六国论对每句的分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非”表示的否定判断句)
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几个诸侯国。兵:武器,单独看,这个句子翻译为“六个诸侯国家破国亡,不是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也不是打仗不得法”。它同下文“弊在赂秦”一起,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简捷明快。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也”式判断句)。与:亲附、亲近。嬴:秦王的姓。单独看,这句翻译为“是因为齐国结交秦国却不帮助其他五国”。它提示了齐国灭亡的原因。
六国论中则的解释?
则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可以翻译成就,就是等。
六国论引用古人的话?
苏秦在《六国论》里说:“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用抱薪救火的比喻准确而形象地说了赂秦的根本错误和危害。
“薪”即生火取暖作饭的柴火,抱着柴火去救火,岂不是不光救不了火,反而引火烧身吗。六国意图赂秦而自存,其后果可想而知。
六国论则的用法?
‘以:
1.[介]因为,由于
‘不赂者以赂者丧
2.[介]用
‘秦以攻取之外
3.[连]表结果.因而,才
‘以有尺寸之地
4.[连]来
‘举以予人
六国论一句一译?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六国论第一段中心句?
六国论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一开始,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苏洵就斩钉截铁地给六国之所以灭亡定下结论。苏洵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他们一味地拿土地作为贿赂,向秦国乞求和平。是通篇的基本论点。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