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件
初中物理哪些测量仪器要估读?
初中物理哪些测量仪器要估读?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使用到测量仪器都需要进行估读,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尺子分度值以外的部分要估读,用天平测量质量标尺分度值以外部分要估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高低等都需要在仪器分度值的后一位进行估读。
手机的尺寸怎么量?
手机尺寸是量对角线,我们常说的5英寸,5.5英寸,都是测量的的对角线的长度。
但是屏幕的大小也和屏幕长宽比例有关系。即使同样都是5.5英寸,16:9的比例于4:3的比例屏幕大小也是不一样的。
一英寸等于2.54厘米。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测量标准去测量?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和零刻度线对准 )的标准去测量。 刻度尺是以长度单位为标准作刻度记号,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为1mm,一般规格的学生量程为10cm、15cm、20cm 。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
长度测量实验的体积怎么算?
在物理的长度测量实验中钢球的体积怎么求
1.先读出多少多少毫米,然后加一个零点六毫米(十分度的第几个就是零点几毫米) 2、没怎么懂,螺旋测微计零点正常应该没有读数啊, 如果是测量后发现有零点读数,那么用测量的值减去零点值就是了(注意零点值有可能是负的,注意符号!)要从精度和量程两方面考虑。 精度排列为:米尺(mm),游标卡尺(0.1或0.05或0.02mm),千分尺选(0.01mm),可见精度依次提高。 量程:米尺(1000mm),游标卡尺(150mm),千分尺(25mm),。 在量程允许的前提下,选择精度高的。
初二物理上课能听懂,可一做题就不会,怎么办?
上物理课能听懂,可是做题又不会了。只能说明,“懂”得不真实,换句话说,没有懂透。
初二的学生其实在小学科学课里接触到一些物理知识。不过,那个时间里大多只是初步了解到一些物理现象,并没有涉及概念原理,比较浅显。
那么,到了初二正式上物理课,就不再是观察一些现象这么简单了。往往是从一个个现象里抠出概念原理,然后再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答一个个问题。
我们先看看初二物理上册人教版的主要内容:
目录及扉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第2节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初二上册物理共六章,主要讲到六个方面的物理现象。每一个物理现象里面又涉及到若干概念。比如第一章机械运动,涉及的概念有:长度,时间,速度,速率,平均运动速度。涉及长度的概念(单位)起码包括米(国际制单位)、千米、厘米、毫米等,涉及质量的概念(单位)还包括了千克(国际制单位)、克、吨等。诸如此类,概念,单位名称众多。
听讲的时候,由于老师一节课里面往往只是讲到一个或几个联系比较紧密的概念(单位等),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因而比较好懂。但是,积累多了以后,概念单位什么的比较多,有些同学容易弄混淆,做题时,就容易出错。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同学们养成归纳比较总结的习惯。每当学习一个章节内容后,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整理,对同一范畴内的概念归拢在一起,然后比较不同范畴内概念之间的区别,还要将不同概念进行联系。
比如:物态变化,涉及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等概念。学习过程中,先了解每一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学完全部概念后再进行归纳比较总结。整理后会发现,这些概念是用来描述物质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发生转化的现象的。这样处理后就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悟透。
另外,物理概念往往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对此可能不太注意到,这样就容易出问题。听讲时不仅要听进去一个概念讲的是什么内容,还要尽量弄清楚它的应用条件。比如,如果只是简单知道“反射”、“折射”,而忽略了它们发生的条件,解答问题时就容易出错。
再者,学习物理知识时经常要运用到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画图等等。有的同学数学本来就不太强,那么也会影响到物理的学习。对此,恐怕还有适当提高数学成绩。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不适应很正常。坚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学习方法,相信大多数同学能够取得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