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如何跟孩子交流 距离中考还有15天如何成功逆袭?

[更新]
·
·
分类:行业
4753 阅读

中考前如何跟孩子交流

距离中考还有15天如何成功逆袭?

距离中考还有15天如何成功逆袭?

如果说距离中考最后15天想实现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并不现实。充分利用这15天,让自己有一定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更现实也更有可行性。我的建议:抓住基础,立足真题,充分利用错题本。
不要把注意力再放到那些难题怪题上了。在中考复习的最后时刻,我们一直呼吁学生回归课本,回归课本就是让学生巩固基础。把课本上的公式定理例题再熟悉一遍,把基础知识再巩固一遍。
可以说中考题大多数是立足于基础的,虽有些科目,例如数学,物理,在最后部分有十到二十分的拔高题,但是占的比例不高。如果现在还把注意力放在拓展延伸题上,死钻难题怪题,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很可能最后那点儿难题没做出来,前边儿的基础题还没有掌握好。所以回归课本,把自己能抓的分数,牢牢地抓住。
最后的时间应该立足于中考真题。中考真题为我们指明了考试的方向和题型,试题的难易程度方面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借鉴。每年的考试大纲的内容大同小异,可以说有些题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所以我建议把近五到十年的真题,做熟做透,真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一定要引起注意。
当然也不能贪多,做好复习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去复习,遇到有疑问的不太懂的,赶紧请教老师。不要听那些课外辅导机构的忽悠,真题做好了,基本上成功一半儿了。
充分利用错题本。把以前错题本上的错题再看一遍,有些经常错的题型,可以把步骤重新再写一遍。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把出现的问题写在错题本上,经常温故知新。
现阶段在自己的脑子中,知识是以网状的形态出现的,以点带线带面。所以复习的时候也要注意知识的相关性、联系性,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杂乱无章地复习。
总结:不要想着自己最后会不会成功逆袭,现在要做的是踏下心来,专心致志的把真题,错题再研究一遍,把基础知识再巩固一遍。在你认真努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可能已经到了成功的终点。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预祝中考顺利!

儿孑马就要中考了,还放不下手机,该怎么办?

本人本科英语专业,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现在在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确实非常让人头疼,下面我分析一下原因并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为什么放不下手机?我建议你要先分析为什么他让不下手机,是沉迷于游戏还是其他。
我认为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仅仅是偶尔玩玩而已(但是家长心里太敏感,怕耽误学习)
沉迷于某款游戏或者看电影等
该怎么做?首先要讲究策略方法,最好不要“硬来”,因为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不是强烈反抗就是虽然交上手机但是无心学习。
可以通过直接沟通或者问问老师,孩子们玩手机都玩啥?是否影响到学习!针对性的想解决方案。
【1】如果只是你认为影响学习,而老师反馈影响不大,最起码上课期间不会玩手机。偶尔玩个游戏或者和同学沟通不必太在意。
如果强行干预,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适得其反。
可以适当提醒,稍微少玩一点,中考后再好好玩。
很多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觉得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等很重要。
但是说真的,一般来说想学的孩子,一般问题不大。不想学的孩子越说越烦,越说越不想学,越说越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有点主动性,可以适当沟通和鼓励(万不可每次见面都唠叨)。尽量在自己和孩子都心情好的时候沟通,尽量不要表达“我怎么付出,你怎么不努力”这种思想,而是谈学习的重要性,考虑怎么让他更有兴趣,心底虽然着急,但是及时发现他的进步,及时夸奖。尽量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因为家长辛苦,所以孩子必须好好学习,否则就是欠债一样”,孩子的自我驱动才更重要!
可以问他需不需要买资料,同学关系怎样,多表达关心。
开导孩子也不要直入主题,可以聊聊他的同学怎样,聊聊他喜欢的话题,然后适时切入。
我的一个例子:
我初中高中的时候我爸就经常唠叨,他和我老师沟通的时候总向老师传达他”苦口婆心地反复说孩子就是不听”、“越说越不听”,但是老师更清楚学生怎样,老师懂得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老师懂得怎么“沟通”而不是“唠叨”。
我爸每次见面就想唠叨,尤其是他心情不好的时候。那时候特别讨厌我爸,他一“教育”我,我就“自动免疫”,虽然在听但是并不认同,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觉得学习是给家长学的一样,觉得自己是他们“面子”的工具。我特别希望他信任我,而不是命令我。希望他和我讲道理,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指责我。希望他理解我的想法,而不是作为家长只允许他自己表达。我后来好好学习都是因为“我想学”,而不是“让我学”。
此外我强力推荐每一个家长都应该看一本书家庭心理学图书《为何家会伤人》。
【2】如果非常痴迷,上课都玩,到了耽误学习的程度。
看他心情不错的时候,和心平气和地孩子沟通。
因为心情好的时候容易答应一些要求。心平气和地关心和理解式的方式沟通孩子更容易接受。
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学知识:
1、“登门槛效应”:直接提一个大的要求可能拒绝,可以提一个小的要求,然后再大一点的要求。第一个小要求一般人不会拒绝,然后再大一点的要求一般不太容易拒绝。
(如果住在家里)可以说玩手机是允许的,但是上课不允许带,晚上回来可以给你玩半小时,然后快考试前几周找个理由减少时间。
2、“留面子效应”:先提出一个大的要求,待他拒绝以后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
比如说:如果不听话以后高中以后也不许玩手机了等等,然后他接受不了。你再说要不然这样,中考前不要玩手机了,中考后假期尽情玩,高中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让你带手机等。
3、可以先通过其他因素达到目的,然后等达到目标以后再撤回这个因素。
比如:“如果你中考前不玩手机好好学,中考后给你买个配置更好的手机(或者其他他在乎的福利)”类似的措辞。但是他如果真正做到的话到时候信守承诺。但是以后不要一直用此手法。
4、利用“从众心理”,看看其他的学生是否都玩手机,如果是少数的话可以说。“你们老师说你们班大部分学生都不太玩手机了,家长都打算控制玩手机的时间了,....”
总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在不行“软硬兼施”。
此问题的反思类似问题也警示家长要分清情况,不要因为自己的“担心”做了错误的干预,导致效果更糟。
孩子遇到问题时,尽量和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以理服人”,万不可动辄责骂。
一定也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惯子如杀子”,最终导致孩子青春期以后,再难以管教。就像盖房子打地基的时候就歪了,等房子基本成型,想改太难。
如果孩子成绩不算太好的某科成绩有进步时,及时鼓励,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成绩带来的自豪感驱动自己主动学习。如果孩子成绩很好,但是有些飘飘人,适当认同的同时,要适当“打压”,防止孩子自负。
平时多思考怎样让孩子能够主动学习,甚至能够喜欢学习。而且要提醒孩子注意总结学习方法,多请教或观察学习特别好的学生怎么学习,学习方法不改变,单纯靠努力进步是不大的。
如果你觉得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或收藏。
本人擅长解答英语、计算机、考研、大学生活等相关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探讨,您的关注和鼓励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