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爱护书籍的五种方法
非遗文化如何传承与发扬?
非遗文化如何传承与发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奇葩,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而非遗不是死去的历史,需要活态传承,如今成都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正是活态传承的体现,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和弘扬,更在于促使非遗“长生不老”的活下去。
如一杯陈酿,历久而弥香。四川非遗作为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四川先民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巴蜀儿女的文化底蕴。在这次非遗节我们看到:一件件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闪烁着四川儿女的灵慧之光;一段段古老民俗的表演,流淌着巴山蜀水的文化血脉。在天府这片人杰地灵的热土,非遗构筑起一座璀璨夺目的文化宝库。今天,我们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就是让四川非遗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绝活”,向民众揭开神秘“面纱”,进而通过交流、互动、传播,打造一场中国特色、四川元素的非遗“盛宴”。
展示非遗是我们的荣光,保护非遗是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之所以在中国、在四川、在成都,还能看到如此鲜活的非遗展示,就是因为我们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而面对未来,非遗保护任重道远,正如原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政所说“这是守望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记住我们民族自己回家的路”。对此,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真正树立起“断痕即消亡”的警觉意识,以刻不容缓的态度,积极开展保护传承,绝不能让文化遗产变成“文化遗憾”。
曾经应有不等于永久留存,现在“活着”不等于“长生不老”。对于非遗的保护,我们要树立一种活态传承的理念,因为非遗不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不是放进博物馆保护起来就够了,而应是一种“活态流变”的延续。在这方面,四川的做法可圈可点,他们通过培养传承人、建立保护基地和协会、组织非遗下乡演出等形式,使非遗得以有效挖掘、整理和传承,而此次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选在成都,也充分说明世界非遗组织对四川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认可。
回归生活是最好的保护,接轨现代是最好的传承。非遗源于生活,只有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社会,才能“活”得更滋润。我们注意到本届非遗节就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一时代课题,探索“互联网 非遗”“文化 双创”的融合发展路径,体现了非遗传承与时俱进的态势。对此,我们要积极适应,在不破坏非遗的纯粹性与原真性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再利用。比如:有的非遗项目可以开发别具特色的旅游或服务项目,走向市场,创造经济效益,使其由“输血”变“造血”,以“产”养“遗”。有的非遗项目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动漫技术把非遗原汁原味地“复制”下来,并借助互联网进行裂变式传播,吸引民众关注,从而在社会上培育更多的非遗“粉丝”。
世界非遗聚焦中国,中国非遗聚焦四川。国际非遗节选在成都,无疑使四川非遗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此次盛会作为世界最高级别的非遗论坛,必将引领着非遗保护传承的未来走向。我们相信,四川能够乘此东风,通过活态传承让非遗“保值”甚至“增值”,进而在世界非遗名录中永绽光彩。
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笔者从教近30年,对这问题曾做过深入研究。给出答案如下:
1、提升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现在孩子几乎每时每刻都被家长老师包围,家长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要求如何做就如何做,长期下去,倘若让孩子独立学习,就不能控制自己了。
因而家长应该有意识的放手,一些事让孩子自己作主,比如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睡觉,适当给孩子一点自主的时间。
2、增强孩子责任和担当意识。现在的孩子很多都认为是为父母学,是家长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因而学习自觉性不强。
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以压力,比如孩子作业拖拉,告诉她孩子,“作业是你自己的事”,做不完老师要批评。平时要灌输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观念,不要包办孩子房间叠被子扫地等劳动,有意识的让孩子知道哪些是他自己的事,从而增强责任意识。
3、注意孩子专注力训练。孩子小的时候,家里玩具多,部分孩子就象猴子掰玉米,一会玩这,一会玩那。看电视时,一边看一边玩其他的。这样的孩子做作业时,也是一会做这科,一会做那科,就是没效率。
孩子有这情况时,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做事要做完,不能随便分心,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孩子听讲效率低,作业马虎,更难有好成绩。
4、注意孩子学习计划性训练。学习也好做事也好,只有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然后有条理的完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孩子按计划完成。
有研究指出,一个习惯的形成21天就能形成,但是要强化需要更长的时间。孩子自学的习惯一旦形成,家长老师就要轻松不少,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有了保证。
祝你的孩子能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祝孩子学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