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教师课堂讲课的质量
讲课有哪些流程和注意事项?
讲课有哪些流程和注意事项?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忙碌在一线教学十多年的经历,对于“讲课有哪些流程和注意事项?”这个话题还是比较熟悉的。这边我就针对这俩个问题逐一解答如下:
一、讲课前有哪些流程如下:
1.精心备课.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备课的表现形式是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要使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并合理地分配好课堂时间。当完成了教案的编写后,再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把写好的教案在头脑中回忆一下,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过虑,进而再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对上好一堂课是非常必要的。
2.课前侯课.侯课就是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用心地等待上课,这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认真地做好侯课工作后,可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暗示学生该上课了,让他们主动地做好上课准备;其次,能起到调节自己情绪的作用,以便在正式上课时能用良好的情绪和精神来感染学生;再次,能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使他们逐渐养成惜时如金的良好行为习惯。可见,对于课前侯课广大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还要在行动上得到真正的落实。
3.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课堂必须明确教学的任务,从实际出发,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的新教师不知道如何确定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老师提出一点,先研读学段目标,再读透课时目标在精心设计问题。这样才能让我们进行课堂时,有的放矢,有路可寻,有序可遵,才能做到循序渐进,行云流水,环环相扣。
4.课后总结。既是对当堂课的课后经验进行了概括,也是对下一堂课的课前进行了准备。把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进行归纳记录,为以后的课前准备带来宝贵的参考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做到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不断地丰富、提升自,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学课堂中应该注意事项如下:
第一,课堂必须明确教学的任务。教学任务就我们常说的教学目的,但对我们新教师来说教学任务更贴切。就是说做为一个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就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应让学生认识什么,了解什么,掌握什么,让学生得到什么的发展与提高。这样才能让我们进行课堂时,有的放矢,有路可寻,有序可遵,才能做到循序渐进,行云流水,环环相扣。
第二,从实际出发,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的新教师不知道如何确定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老师提出一点,先研读学段目标,再读透课时目标。
第三,精妙设计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都是通过一个个的环节串连起来的,也就是通过一个个的问题串连起来,最终解决大的问题(教学任务)。但我们新教师所提的问题,往往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就不知道要表达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三点:①让学生明白。即你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了解你要他解决的是什么?②问题的叙述必须简洁、明了。③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整个教学内容,也就是所有的问题串连起来,能解决整个教学任务。
第四,高效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我们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专注一点,或几个学生,即忽略了全体。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两点:①充分利用我们的目光。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眼睛的灵动性,不能只呆注着某个地方,要灵活、转动,且有神,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的关注。②要平等、关爱。也就是对每个学生都关爱到,并且是发自内心的,公平的。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你关爱着他,鼓励着他。
第五,加强板书的设计。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忽略了对板书的设计,写完擦,擦完写,了乱无序,实际上,好的板书设计,能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梳理。很好地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板书的设计。
总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强化训练,逐渐形成。而且在形成的初期会经历多次反复,然后才能逐步形成习惯,并伴随终身。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使学生明确学习新知前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坚持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就会形成学习“定势”,由被动的进行课前准备转变为主动进行,这就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即教师决定质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历程。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认为就是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美观漂亮的教学板书,亲切自然的教学仪态等。语文的内涵如此丰富,语文教师的职业如此美丽,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构筑自己的美丽人生?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扎实练好基本功
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语言教学,“读”占鳌头。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铿锵悦耳、有滋有味的朗读,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盘,激荡的是学生心底的涟漪,点燃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老师要努力练就标准的普通话,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文老师的朗读水平,应成为语文老师独具的能力。一手流利漂亮的字体,是语文老师必备的专业基本功;任何时期,电脑书写都无法代替教师的书写示范;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强化书写练习,尤其是粉笔字和钢笔字,要为学生的汉字书写做出表率。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一手好字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
学习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教师职业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习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研究,能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肤浅,走向厚重;走出机械,走向创新。研究的途径多种多样,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加课题研究、案例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盲目的从教,不研究,不分析,不反思,不仅教师个人思想僵化,也会感染学生,导致学生不善思考。我们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研究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什么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是因为每个教师钻研教材程度不一样,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审视课文的教学设计,从读者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要去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作者更多的作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先读才有解,不读无解。要吃透文本,文本解读有多深,课堂教学就有多美。只有研究学习,才能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只有研究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反思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华东师大叶灡教授曾讲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思考,就没有专业素养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再课前,也可以再课后,可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他人的课堂教学。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对教学的认识从浅到深,使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总之,语文老师要多阅读,多写作,多研究,多思考,多一些生活的沉淀,才能磨砺出较高的语文专业素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