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认字困难
两岁宝宝识字有畏难情绪?
两岁宝宝识字有畏难情绪?
两岁宝宝在识浮时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有畏难情绪,不想做,想逃避、推托的情绪很正常。这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过多批评他们,别看孩子小,也要鼓励他们挑战自己,当孩子有畏难情绪时,要帮助他们克服害怕困难的情绪,迎接挑战,这样他们才能够取得成功。
用说文解字教孩子认字,遇到儿童不宜的解释怎么办?
我觉得不用解释,识字不一定非要用《说文解字》来解释这些字,有时候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比用字典要好。况且小孩识字是老师,家长在教,碰见有些少儿不宜的字只理解语境就可以了,干嘛非要解释字的渊源,小孩子不能做出选择,家长还能做不出选择,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家长是有责任进行过滤的。比如“割”。
剝也。蒙剝之弟二義互訓。割謂殘破之。釋言曰。葢割裂也。尚書多假借割爲害。古二字音同也。釋言舍人本葢作害。明害與割同也。鄭注緇衣曰。割之言葢也。明葢與割同也。从刀。害聲。古切。十五部。按古字亦從匄聲。故宋次道,王仲至家所傳古文尚書曰?申勸寧王之德
白话文解释是:活体剥皮。
你说这玩意真用不着给孩子解释,还不如给孩子拿个土豆用小刀割一下,让孩子记忆更深刻。
小孩子识文习字的方式从语境中培养比较好,不去过多纠结单字的解释,等他成年了,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研究。字组词,词组句,准确传递信息的还是句子,归根结底,识字是为了语言服务的,是为了准确传递信息的。
对于抽象的文字,小孩子学习起来本身是非常枯燥的,人类对于图形的记忆能力要远大于对抽象字符的记忆能力,而简体字到今天,与篆体已经相差甚远了,用《说文解字》来解释,大人理解渊源都是挺困难的一件事,何况是小孩子。
而且《说文解字》解释字的渊源可以,但是解释当今语境就不一定能胜任了。
比如“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