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全套口诀大全 状语后置句怎么判断?

[更新]
·
·
分类:行业
2090 阅读

文言文全套口诀大全

状语后置句怎么判断?

状语后置句怎么判断?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常见的),一种情况(不常见的)
1、【于字句】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与现代汉语不同,古代汉语“谓语”(核心语)要先出现,再说其他词汇。
2、【以字句】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与现代汉语不同,古代汉语“谓语”(核心语)要先出现,再说其他词汇。
——相当于现在的把字句。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
——相当于一个通假字,“乎”“于”同用。
另一种情况(不常见的)——个人意见,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谓语 之不 形容词】
千里负笈,埋头苦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 钱钟书《围城》
——【没有时间来】埋头苦读。
恐救之不及。
——害怕【来不及】拯救。

求记忆唐宋八大家的窍门,记得有个口诀来着?

一个叫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的人在拱(曾巩)石头(王安石),流(柳公权)了一身汗(韩愈),就休(欧阳修)息了一会。

古文石狮子顺口溜?

石狮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寺前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石狮子不吃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涩柿子倒吃四十四个石狮子。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拭室。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是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宾语前置句的标志和判断方法?

宾语前置是一种特殊的语序现象,语序也叫次序,指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组合的先后次序。古汉语中为了加以强调或出于习惯 ,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即所谓的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判断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司马迁《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