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招生范围和技巧 大类招生好不好呢?

[更新]
·
·
分类:行业
3526 阅读

职业学校招生范围和技巧

大类招生好不好呢?

大类招生好不好呢?

感谢邀请。
近年来许多高校实行了大类招生制度,或部分专业大类招生。这其中包括了许多名牌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也有一些普通211工程大学,如华北电力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延边大学,还有一些双非高校也加入了大类招生的队伍,如河北经贸大学、唐山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
大类招生,是把某一学科大类或相近、相似的专业,或者同一院系的专业,招生时按同一专业进行录取,入学后在大二或大三再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专业分流。具体方式有实验班基地班精英班招生、按院系招生、按专业类招生等几种方式。例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实验班”,某大学把工商管理学院中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统一按工商管理类专业招生;某大学把材料工程学院所有专业按一个专业招生等。大类招生好与不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说法不一,下面我们把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一下。
大类招生的好处一、降低志愿填报的盲目性。许多考生与家长在填报专业时并不真正明白某个专业的学习内容与的就业方向,甚至还有的望文生义,盲目选择专业。如信息与计算科学,好似信息类专业,其实是数学类专业;再如精算学不是数学类专业,而是金融类专业等。考生在高中阶段一般无暇研究大学专业,理解有误也属正常。按大类招生可以减少望文生义的失误,同时也给学生入学后深入了解专业和一个二次选择的机会,能够选择到更加喜欢的专业。
二、减少专业调剂。有些招生人数不多的大学,招生少的专业在一个省只招1人,甚至10多个专业,每个专业只招1至2人。考生在报考这样的学校时,非常容易被调剂专业。如果将专业合并同类项,则每个专业的招生会在大幅度增加,可以减少专业被调剂现象。对以专业级差方式录取的学校,也减少了级差的层级。
三、激励学生大一年级时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大类招生后的专业分流,是以大一年级的考试成绩排名,或大一考试成绩与高考成绩综合排名作为分流依据,排名靠前的学生有优先选择专业的权力。而且每个专业都会设定名额。为了在专业分流时能够选择到理想的专业,很多学生在大一时就会格外努力学习。
大类招生的劣势
一、专业选项少,热门专业高分考生扎堆。大类招生制 专业录取分数优先会造成热门专业扎堆。完全大类招生的院校,学校总共投放的招生专业较少,很多学校招生专业不足6个。现在平等志愿每个院校能够填报6个专业,这种情况,考生填报所志愿时,能够把所有专业都包含进来,当然顺序是从热到冷。比如分数最高的考生都去了金融类,分数较低的考生都去了历史学类。同一类内也有冷热,如工商管理类分流后,高分考生都去了会计、财务管理,低分考生多数去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
二、专业分流压力大,担心难以分流到心仪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名额限制,在大一时成绩不高或高考成绩不高的考生,很难进入热门的专业学习。
在专业分流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大类招生的好处更多,是利大于弊。
对大类招生,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1.大类专业中包含的细分专业。同一名称的专业大类,不同学校包含的细分专业千差万别。细分专业在各校的招生计划中都会有说明,填报志愿时要认真阅读详细辨别。
2、入学后专业分流时间和分流方式。这个内容一般在学校的招生章程中说明,如果对细分专业有要求,要提前进行专业分流的准备。有的学校是入学后新生军训时就进行专业分流,假期要充分利用。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大类招生的利与弊有哪些?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专业招生而言的,但看似招生的改革,其实更是大学教育的改革,是由过去强调专业教育到现在的通才教育的转变。
不过,对于考生来说,可能更关注的是志愿填报和录取上的变化。
那么,大类招生对于考生来讲,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从招生入学的来看,减少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增加了选择机会,并能更切合自己的兴趣
高考填报志愿,对于新高考来说,考生还需要在上高中的同时,就必须根据专业进行选科;而在传统的分为文理科高考的情况下,考生和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分数的高低,只是到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才会根据“院校 专业”进行填报志愿,特别是很多人优先选择院校的情况下,低分冲进了高校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被调剂到了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专业!
高考录取之后,就有考生马上后悔,或者准备退学复读,或者是抓紧开始了解到校后如何才能转专业;而真正进校后的转专业,也不是那么顺利,一般只有在校期间表现好的才能转专业,不喜欢专业的学生,想要转到其他专业还是相当的不容易。
而实行大类招生之后,由于只要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大类即可,就算是被调剂到了其他的大类,由于并没有具体落实到专业上,考生在进校之后,先进行一到两年的通识教育,在此期间,学生已经身处大学之中,有了更多了解自己了解专业的时间和机会,之后,再选择的具体专业,便更能符合考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也更能比较冷静地对待专业。
如此,考生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而学校,也可以在此期间引导学生到社会需要的专业;可以说,通过这样的招生入学之后再选择专业,利国利民。
但是,由于现在还处在改革阶段,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
专业课学习时间缩短,班级缺少凝聚力
总体上,特别是对于专业比较明确的考生来说,进校之后,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学习,而是进行一到两年的通识教育,考生会感觉学习没有目标;
而且,在以专业招生的学校,一般会在大一第二学期便开始专业课的学习,而从大二到大三两年期间,会是专业课的重点学习阶段;
而以大类招生的,先进行通识教育,之后再分专业进行学习,一般会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才开始,如此,专业课的学习时间明显缩短。
而且,学生到了大三之后,马上面临着考研、考公等各种考试,像书生所带的学生,做过一个统计,50个学生,只有一个人本学期没有参与任何其他考试,而其他同学,很多人身在教室,心却已经不知在何处了。
而同时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前期通识教育,后期专业教育,前期一起学习的,可能后期由于分专业了,就不再在一起学习了;而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对学习还是有非常大的影响,这在已经实施大类招生的院校,是有过调查的结果的,大类招生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而对于专业目标明确的学生来讲,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通识教育之后,学生仍然存在着一个分专业的问题,
如图所示,有的学校专业分流,虽然没有到了抓阄的地步,但毕竟大类下有的专业好,有的专业相对不好,而学校还是需要有人去学这些专业的,因此,到分流的时候,还是会让学生困扰的。
下图是某校的管理大类下的专业:
很显然,这些专业有好有坏,有热有冷,以过去专业招生的院校看,会计学一般都是高分录取,而且进校后,也只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往会计专业转,很少有会计专业的学生转去其他专业;如此,这7个专业的中会计专业肯定压力比较大。
而会计专业并不可能容纳所有的学生,该学校的规定为:
申报学生人数如超出预设专业容量,则依据学生学业成绩,特别是学科基础课成绩排序,作为专业分流的重要条件根据上面的这个规定,很显然,按专业招生可能直接被会计专业录取的学生;经过在校学习之后,就有可能不能学习会计专业了。
因此,大类招生对专业比较明确的学生来说,影响可能非常大。
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大类招生强调了宽基础,相对来说,专业课接触的会少一点,这对考研深造的同学是好事,而对本科毕业就要走向社会的学生,特别是将来工作需要更多专业性的学生来讲,就会有所不利,因为他的专业课程学的相对较少。
书生综述:对填报志愿时,专业指向不明确的考生来讲,大类招生绝对是好事;而对填报志愿的时候,专业指向已经非常明确的考生来说,就有可能产生不利;同时,大类招生对未来准备继续深造的考生,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