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的起源是什么
圆周率的由来故事?
圆周率的由来故事?
圆周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代的人们一直都没停止过对π值的探求,公元前西方的《圣经》和中国的《周髀算经》都有关于圆周率的记载。
约在公元530年,数学大师阿耶波多算出了圆周率的粗略数值。后来,欧洲数学家斐波那契算出了圆周率约为3.1418。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常数。π也等于圆形的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球的体积等问题的关键值。
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大约计算,对于一般计算,用十位小数3.141592653便足够了,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什么是周角的定义?
1、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周角等于360°,是角的一边绕着顶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
3、1周角360度。
4、1周角2弧度。
5、备注:1弧度(180)度。
6、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这一定义实质上反映的是圆周角所具备的两个特征: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和圆相交。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7、对于一个圆周角,角的内部必然夹了一段圆弧,通常把圆周角说成是这一弧上的圆周角,或说这一弧所对的圆周角。另外,角的外部也有一段圆弧,我们还把圆周角说成是这一弧所含的圆周角。
π=3.1415926,现在计算机验证已经完成50万亿位,π蕴含着什么奥秘?
“兀”是圆周率的意思。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
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 x 0的最小正实数x。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 ... ...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近似值22/7(约率)、355/113(密率)。
关于π的起源
总所周知,圆周率自诞生伊始,便与人类“纠缠”了近4000年。
而π,在希腊字母中排行第16位,是希腊语περιφρεια(边界、圆周之意)的首字母。尽管在四大古文明里早就有它的身影,但是,π真正作为一个通用常数被重新定义,也不过是近300年的事情。
据史料记载,1631年,π首次出现在数学家威廉奥特瑞德的著作《数学之钥》中;1706年,英国数学家威廉琼斯在他编写的数学教材《新数学导论》里也提到了π。
不过,此时的π估计还是欠些火候,并没有引起数学界太大的关注,直至遇到欧拉。
1748年,欧拉的代表作《无穷小分析引论》出版,在这本著作里,欧拉建议用符号“π”来表示圆周率,并且直接在里面使用了π。
在欧拉的积极倡导下,π终于成为了圆周率的代名词。
圆周率,就是一个除不尽的常量,圆周长除以圆的直径所得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