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正确方法
中职学校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如何把握自主性和学校特色?
中职学校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如何把握自主性和学校特色?
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劳动技能,能较快提高操作技术。
浅谈如何加强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
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要加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
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重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中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做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
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
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
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
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应注重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好“三个注重”,即:
第一, 注重学思结合。
实现学思结合,就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其中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其主要形式是探究和讨论,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 注重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也是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从总的来说,教学是一个引领学生求知的过程,即掌握人类科学文化制度化的过程,但是,掌握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人生的幸福生活奠基。而且,掌握知识的过程也要求既动脑又动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保障知识的有效习得。现实中知行脱节、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读死书、死读书的典型案例时有发生。提高教育质量,贯彻知行统一的观念是重要的前提保障。学习知识应该与已有经验相结合,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由于我们的教育过分地看重知识的获得和记忆,过分地看重考试的分数,使得我们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成为知识考试的机器,害了严重的知识脆弱综合症。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综合以上几点,这些不仅是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