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极限法例子 极限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里面是怎么定义的?

[更新]
·
·
分类:行业
1214 阅读

高中物理极限法例子

极限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里面是怎么定义的?

极限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里面是怎么定义的?

设|Xn|为一无穷数列,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不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nN时,  |Xn - a|0,总存在自然数N,使得当nN时,不等式|an-A|

简述摩尔定律的内容和摩尔定律极限?

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的经验之谈,其核心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两年翻一倍。
摩尔预言,半导体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随后不久,摩尔另外撰写论文声明,将“每年增加一倍”修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
  通过后来数十年的数据证明,半导体芯片中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18个月便将增加一倍(即摩尔前后预测的平均值)。对于此,摩尔表示,他并未提过“每18个月增加一倍”推论,而且根据其数据图显示,这个变化周期便是24个月。
摩尔定律的消亡直接取决于半导体芯片制程工艺的物理极限。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极限法的历史?

心理物理法(Psychophyslcal Methods) 对刺激和感觉(或感觉反应〕之间关系的数量化研究。它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1)刺激量的值在达到多大才能引起感觉或感觉反应;(2)一个阈上刺激呈现以后,它的强度要改变多少才能被人觉察到;(3)如何才能使一个刺激产生的感觉和另一个刺激相等;(4)随着刺激大小的改变,感觉或感觉反应会有什么变化。
心理物理法就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包括经典方法、心理量表法和信号检测法三种研究手段。其中,经典方法是用来测定感觉阈限的方法,心理量表法主要用于阈上感觉的测量,信号检测法是20世纪50年代新引入心理学的研究工具,它能排除实验时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对感受性测量的影响。
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和制作心理量表的方法。

伽利略极限思想?

通过伽利略的惊人假设来理解什么是极限思维,极限思维的具体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情境是这样的:
1 )如果你手中拿着一块石头,然后将手松开,石头就会下落。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过去的物理学家说:#34重的东西有回到老家 ― ‵地球′的倾向。#34
2 )假如我推一个物体,比如一辆车,或者使一个球在水平面上向前滚动,球功了,并且会继续滚动一会儿,然后才静止不动。推得重,球就多走些;推得轻,球就早些停住。
3 )这就是古老的外加力最简单的含义即亚里士多德的思路― #34如果推动的力不再作用的话,运动的物体早晚总要停止不动。#34伽利略并不满足,他反问自己:#34我们是否了解这些运动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34他怀着强烈的欲望,想探个究竟,他在想:#34我们知道重的物体下落,但它是怎样下落的呢?在下落中,物体获得速度,速度随着下落的距离的加大而不断加大。当物体下落时,速度到底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4 )他想测出物体下落的距离与速度增加的关系,但由于下落的速度太快,不容易准确测定它的刻度值,这使他苦恼,能不能用别的方法呢?这时他忽然想到:#34难道不能用更方便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吗?圆球在斜面上向下滚动,我应该研究它。难道自由落体不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吗?― 无非其下落角度不是小于90 度,便是正好等于90 度而已!#34
5 )他研究了不同情况下的加速度,发现倾角越小,加速度也越小:角的大小次序和加速度减慢的次序是对应的。当他发现倾斜角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减慢与联系的原理,加速度便成为最重要的事实了。
6 )这时,他忽然又反问自己:#34这不是图像的一半吗?如果向上抛东西,如果向上坡方向推动圆球,那么发生的情况不是和己有的图像对称吗?难道不是和镜中的映像相同,是已有图像的重复,同时又与它相互补充,而成为完整的图像吗?#34当向上抛掷一个物体的时候,并没有正的加速度,而是负的加速度。在它上升运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就缓慢了下来。但是,和下落物体正的加速度相对称,随着倾斜角从直上方向的90度逐渐减小,负的加速度也逐渐减少,从而和卜面一半的图合成为一个密闭吻合的图形。当平面是水平的,倾斜角是零度,而物体仍在运动的时候,情形如何呢?在每种情况下,我们都是从一定的速度开始的。根据这个结构,必然发生什么情况呢?水平面以下是正的加速度,水平面以上是负的加速度... ... 有没有渐渐接近,既不是负的加速度也不是正的加速度呢?那不就是... ... 常速运动吗?!一个物体在一定的方向上水平运动,假如没有外力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它将以匀速继续运动... ... 直到永恒。
7 )但常识所看到的水平运动却并非如此,人们看到的还是― #34外力加上去,球就运动,外力去掉,球就渐趋停止#34。是否能再一次用极限假设的方法设计出一套实验让人信服呢?伽利略果真又设计出了一个实验,他知道用同样的外力推动小球,小球在不同光滑度的平面L 滚动的距离是不同的。那么,可否用极限思维假设平面越来越光滑,空气等其他阻力越来越小,以至最后理想化地把一切摩擦力全部消除,结果会怎样呢?是否会永远滚动下去呢?
8 )经过思考,伽利略又设计出了一个极限推导的实验,假设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时,当球滚下一个斜坡之后,由于惯性的作用,小球又可以滚上另一个斜面,直到和出发点一样高的地方。如果将上升方向的斜面逐渐延长,小球仍然能滚到同样的高度,说明小球的运动与斜面的倾斜度无关。那么,按极限假设法的逻辑,当把斜面最后延伸为一条永无止境的平面时,小球也将永恒地滚动下去。亚里士多德的被千百年来人们的常识所认定的#34真理#34终于在伽利略极限假设思维面前彻底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