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用厚的还是薄的玻璃板 为什么平面镜成像要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做?

[更新]
·
·
分类:行业
2868 阅读

平面镜成像用厚的还是薄的玻璃板

为什么平面镜成像要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做?

为什么平面镜成像要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做?

一般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一块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因为玻璃即可反射光,从而形成像;又可透过光,从而看到玻璃后面的物体.为了更清晰的看到“镜”中的像,我们要求玻璃前的物体要尽可能的亮,而环境要尽可能的暗.而玻璃后的物体也要尽可能的亮,环境要尽可能的暗.所以,要让物体及用来确定像位置的物体都尽可能的亮,而让环境尽可能的暗.也可以说是为了避免杂光干扰.

做平面镜成像是为什么要让玻璃板与镜面保持同一水平?

因为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为了更清晰的看到“镜”中的像,要求玻璃前的物体要尽可能的亮,而环境要尽可能的暗。而玻璃后的物体不需点亮,环境要尽可能的暗。所以平面镜成像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时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平面镜都是有两面,而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两个面都会成像,若两个面之间距离过大,会形成两个像,不宜观察。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让我们把离我们近的一面称作A面,离我们更远的一面称作B面标准意义上,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指像到A面的距离,而在现实中,我们所测的是像到B面的距离,故AB之间的厚度就存在了一定的误差,选用薄玻璃板而不用厚玻璃板就是为了减少误差误差小,才能得出:平面镜成像,像距物距

平面镜成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不能。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变,左右互换。
实验中常用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因为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为了更清晰的看到“镜”中的像,我们要求玻璃前的物体要尽可能的亮,而环境要尽可能的暗。而玻璃后的物体不需点亮,环境要尽可能的暗。所以平面镜成像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但不能改变光束性质,即入射光分别是平行光束、发散光束、会聚光束时,反射后仍分别是平行光束、发散光束、会聚光束。
由物体任意发射的两条光线,由平面镜反射,射入眼睛。人眼则顺着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到了两条线的交点,即我们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但是平面镜后面是没有物体的,所以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因此称作虚像);无法在光屏上显现,像距与物距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上下相同,左右相反。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注意:这里是漫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有关,像是光反射的形成的。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用相同相等的物体(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3玻璃板竖直放置——让像呈在桌面上方;
4实验室光线较暗——便于观察;
5多次改变物体(蜡烛)位置——便于找到普遍规律。
6刻度尺——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