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吕蒙学习有关的3个故事
刮目相看故事?
刮目相看故事?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手不释手故事简短?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2.典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注引《江表传》
3.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4.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勤奋好学
吕蒙就学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见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孙权劝学》中吕蒙就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过来就是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孙权劝吕蒙“就学”的目的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自以为大有所益。”说明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增长阅历。
孙权劝学中吕蒙就学的原因是什么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十六,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与戴渊人生经历启示?
自新指自觉改正错误,重新做人。t说明有才要用到正道上,知错必改。t自新第十五之二、游侠戴渊t(原文)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颍,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t(译)戴渊年轻时,任侠气盛,不检行为,曾在长江、淮河上劫掠商贾游客。陆机休假后回洛阳,携带的行李物品很多,戴渊指使一些少年抢劫。戴渊当时在岸上,坐在胡床上指挥手下行动,面面俱到。戴渊原本就神采出众,即使干这种偷鸡摸狗的的事情,也显得洒脱异常。陆机在船舱里,隔着很远对他说:“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戴渊听罢哭了,丢掉佩剑归附了陆机。戴渊言辞慷慨,非同一般,陆机越发器重他,两人结为好友,陆机给他写了推荐信。渡江以后,戴渊官至征西将军。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