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变性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蛋白质变性和失活各是什么,他们的区别又是什么?

[更新]
·
·
分类:行业
3999 阅读

蛋白质的变性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蛋白质变性和失活各是什么,他们的区别又是什么?

蛋白质变性和失活各是什么,他们的区别又是什么?

“蛋白质变性”是指结构遭到破坏,而“蛋白质失活”是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受到物理或者化学因素的影响,失去了生物活性。
“蛋白质的变性”会导致失活,但是“失活”的原因有很多,不止有变性。“失活”是可能复原的,条件恢复后,蛋白质仍旧可以具有原有的活性和作用效果,例如低温导致是蛋白质失活,是有可能在温度恢复后重新恢复活性的。但是“变性”是破坏了蛋白质结构,不能复原。比如过酸过碱导致的蛋白质破坏。

为什么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由氨基酸缩合而成,本身含有酸碱性基团,外加的酸碱一方面可能使氨基酸成盐而改变空间构象等,另一方面酸碱还可能使蛋白质肽键水解,而导致变性;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有的羟基、巯基、氨基等可能会跟重金属离子络合,从而使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在常温,适宜ph值下长期放置是否会变性?

会变性,放两天缓冲液就长菌了,放四度可以存较长时间,但是实验室内一般会把得到的蛋白质分批冻存于-70,也有-20的,用的时候就拿一批出来,用完之后再取下一批,因为反复冻融也会导至蛋白质变性。当然,变性的时间也跟蛋白质结构相关。

蛋白质变性与变质的区别?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而水解就是指化学反应的过程,断裂了肽键生成一个个的氨基酸分子。
也可以说,变性不涉及共价键的断了,水解则共价键--肽键断裂了。

蛋白质的水解与变性的区别?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而水解就是指化学反应的过程,断裂了肽键生成一个个的氨基酸分子
简单来说 不具备功能了为变性 变性一般不改变的 只有低温及少数情况除外 而 蛋白质水解就变成其他组成物质了

肉在煮制过程中肌肉蛋白质的热变性有什么变化?

答:肉在加热煮制过程中,肌肉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凝固,引起肉汁分离,体积缩小变硬,同时肉的保水性、pH值、酸喊性基团及可 溶性蛋白质发生相应的变化。
肌肉蛋白质的热变性表现为肉的保水性、硬度、pH值、酸碱性基团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随着温度的上升所发生的变 化归纳如下。
(1) 2030°C时,肉的保水性、硬度、可溶性都没有发生 变化。
(2) 3040°C时,随着温度上升保水性缓慢地下降。从30 35°C开始凝固,硬度增加.蛋白质的可溶性、ATP酶的活性也产 生变化。
(3) 4050°C时,保水性急剧下降,硬度也随温度的上升而急 剧增加,等电点移向碱性方向,酸性基团特别是竣基减少。
(4) 5055°C时,保水性、硬度、pH值等暂时停止变化,酸 性基团停止减少。(5) 5580°C时,保水性又开始下降,硬度增加,PH值降 低,酸性基团又开始减少,并随着温度的上升各有不同程度的加 剧,但变化的程度不像在4〇50°C范围内那样强烈.尤其是硬度增加和可溶性物质减少的幅度不大。到6070°C肉的热变性基本 结束;80°C以上开始生成硫化氢,影响肉的风味。显然,蛋白质受热变性时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使蛋白质的某些性质发生根本改 变,丧失了原来的可溶性,更易于受胰蛋白酶的分解作用,容易被 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