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体现的 德育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更新]
·
·
分类:行业
2259 阅读

德育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体现的

德育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德育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五个方面教育。
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德育主要依据的是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正确。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是德育主要依据。
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德育目标其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思想、政治、道德准则或规范方面的目标;
②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目标;
③思想品德能力方面的发展目标。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德育方法?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班主任作为学生的一面镜子,一个榜样,一定要有坚定的意志,自信的品质,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对待世间万事万物“永不言败”的信念。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意志薄弱的班主任能培养出一批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学生。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自信心,教师首先是一个自信的人;要学生勇敢,教师必须强健”, 这也正是我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原因。  
要想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有敏锐的观察社会的能力,而且思维还要十分活跃,勇于创新。“教育需要活动,教育需要机智”,我认为班主任只有以年轻的、健康的心态,激昂的、蓬勃的斗志始终坚持不懈地工作着,才能转化行为后进班,才能培养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你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的顺序的?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道德认知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错不知错是缺乏道德认知的能力。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品德形成的基础。
道德情感是评价他人行为产生的内心体验,是品德转化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是个体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德育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明知故犯就是缺乏道德意志的表现。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好心办错事主要要培养人的道德行为。
2.德育过程要促使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
(1)要注意全面性(统一性)。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2)要注意多端性。一般来说德育过程的顺序是知情意行,但也存在多端性,可以导之以行,可以晓之以理,可以动之以情,最后达到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所以学校要组织有引导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还可以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五 二等于零,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做到教育合力。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矛盾,要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断促进这些矛盾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错不知错”缺乏道德认识,是一种认识性矛盾。“犯错不自觉”道德能力不强,能力性质的矛盾。“知错也犯错”是一种思想性矛盾。
(四)德育过程是一种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体品德的发展和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品德形成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最后一种行为的养成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固定下来。
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迂回曲折、甚至有暂时倒退的过程。因为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体的意志品质也是不断磨练的过程,有的时候学生的意志力薄弱也是造成反复现象的原因,所以教育者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持之以恒,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