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记忆系统的讲解 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是哪三味,有什么寓意?

[更新]
·
·
分类:行业
2041 阅读

三种记忆系统的讲解

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是哪三味,有什么寓意?

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是哪三味,有什么寓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大概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以前读的时候,只觉得这是很好的一篇散文,读之令人犹如身临其境。
但是,却没有想过——百草园为什么叫百草园,三味书屋又为什么叫三味书屋?其中的典故渊源,鲁迅先生没有说,只提到百草园的名字是“相传叫做”,那就以相传来当做百草园名字的由来吧。
“三味书屋”呢?关于这个小时候读书学习的地方,为什么起名为“三味”,却是连相传都没有了。
所以,不妨来探究一下,“三味书屋”名字的来源。
说起三味书屋,那是清末民初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原名为“三余书屋”,取自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一句话“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寓意是要充分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努力读书,切莫荒废了光阴。
赏识并引之为座右铭的,不只是三余书屋的主人,苏东坡也非常赏识这句话,写有诗曰“此生有味在三余”。
后来,三余书屋被寿镜吾先生(鲁迅先生的老师)的爷爷改为了“三味书屋”,似乎就是借此之意。而除了这种说法,还有另外的两种说法。
一种来自于寿镜吾先生的次子,他曾解释说:“若三味取义,幼时挺父兄传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这句话经后人考证,是出自于宋代李淑《邯郸书目》,原为:“读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无论是那句话,说的意思其实都是将读书比作美味佳肴,即很好的精神食粮,应该细细品爵、尝出其中滋味。
另一种说法则是寿镜吾的孙子所说,“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口中,听到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布衣暖”是说甘做平民百姓不做官;“菜根香”是说习惯粗茶淡饭,不必羡慕别人的山珍海味;“读书滋味长”自然就是讲要认真品位蕴藏在书籍当中的奥妙,个中滋味绵长无比。
其实不管是哪种含义,“三味”都是在诠释着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有的人为什么总回忆痛苦呢?

痛苦和美好本来就是生活中必有的 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回忆痛苦并不是一件很消极的事情 因为扪心自问你的人生回首过去 有多少美好你能清楚的记得 但痛苦你会清晰记得每分每毫 因为它曾给你带来过伤害 人总是对伤害记忆犹新 痛苦的回忆不仅让你觉得难过 还能鞭策你更好的去走未来的人生 痛苦是生活的调味剂 万般甜蜜只会腻 只有那一抹苦涩你才会觉得往后的甜蜜更有味道 祝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