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几何图形教程
小学几何图形的十大解法?
小学几何图形的十大解法?
小学几何图形十大解法
1、分割法把一个组合图形根据它的特征和已知条件分割成几个简单的规则图形,分别算出各个图形的面积,最后求出它们的面积的和。
2、旋转法把原图形进行一次或多次旋转,使它变成我们所熟悉的新图形,然后再进行计算。
3、割补法把图形的某一部分割下来补到另一部分上,使它变成一个我们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然后再进行计算。
4、挖空法把多边形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规则图形,计算它的面积以后,再减去空缺部分的面积。
5、折叠法把组合图形折成几个完全相同的图形。,先求出一个图形的面积,再求几个图形的面积之和
一般认识几何图形是从哪3个方面探索的?
一般认识几何图形是从3个方面探索的。
我们学习的是欧几里德几何学,欧氏几何从五大公理出发,主要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
他包含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曲面几何图形。
同时研究图形的变换(平移,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等)。
请问卷子上的几何图形怎样画出来的?
1、在几何画板中作图,画好后粘贴复制到所需的word文档中,此时在中几何图形仅为一张图片,无法再进行编辑。所以一切作图,包括标注都要在几何画板中完成。在word中只能设置环绕方式。
2、在word中安装控件,直接利用几何画板控件在word中作图。
3、如果没有学过几何画板的使用也不用担心,安装几何画板后点击“帮助”,在里面会详细教你几何画板基本的使用。
4、如果时间来不用把题目发在网上请网友帮助你画好,你直接下载粘贴。
cad几何图形如何设置?
单位类型——长度、面积、体积、角度。
先选定这个你要转换的类型。
转换自——这个是你要转换的数值的单位是怎样的。
转换到——你最终想转换成的单位。
要转换的值——是你自己手动输入的,一般是你测量出来的数值。
已转换的值——这个就是转换结果了。 其实这个就是CAD附带的计算器而已,里面有单位转换的功能,与什么CAD属性,图形属性没有任何联系。
怎么学习初中几何?
初中数学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代数中的因式分解;另一个就是几何中的证明。这两类问题为什么难呢?原因很简单,这两类问题都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题思路。要解决这类问题,只能利用“发散思维”来解决,什么叫发散思维呢?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我们必须多方面、多角度的去尝试,最后指不定通过哪条路线能解决问题。而与之相对的另一种思维飞昂视就叫线性思维。能用线性思维解决的问题都有相对固定的套路:
比如我们在解方程的时候,咱不管它是二元一次方程,还是一元二次方程,不管这个题目多么复杂,都可以按照移项、合并同类项、消除系数、套用公式这些步骤逐步解决,像这类问题,即使你采用了一条道儿走到黑的方法,也能解决。当然,所谓的线性思维它也不一定就是走直线,它也会偶尔拐个弯儿,但是拐弯儿也不要紧,因为它基本没有别的岔道口儿可走,你只要顺着路线拐过去就行了,就像我们在铁路或者高速上行驶一样,只要顺着道儿走下去,一定不会跑偏。
可是几何证明不行,你走不了多远,就得退回来看看,判断一下是否能够通过其他方法解决,试了一下不行,就再接着返回去,走的更远一点儿。没错儿,这几何证明题,它就是这个特点,任何一种固定的解题思路都是靠不住的,解决所有的几何证明题都只能依靠发散的思维。了解了几何证明题的这种特点,我们就应该知道,解决所有证明题没有什么特殊的高招,根本方法还是: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笔耕不辍、其解自得。我们必须要不停笔的反复在纸上推演计算,不断的列出条件,不断的推导证明,不断的试错,不断的修正啊。但是,几何的定理那么多,题目的条件又那么复杂,我们应该从哪儿下手呢?接下来,我们就谈谈解决证明题的两种基本思路: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所谓正向思维,就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我们头脑中的相关定理逐步推导出最终结论,如果一次推导不出来,那就继续往下推导;而逆向思维呢,就是先看结论,分析一下要想满足这个结论,我们需要用到什么定理,需要凑齐哪些条件,然后结合题意继续追问,这些条件又需要哪些其他条件才能满足。当然了,这只是基本思路,当你遇到的几何题比较复杂的时候,常常需要把这两种思路结合起来,正向推导不行,就逆向推导试试,两边儿凑一凑,条件就越凑越多,等什么时候凑齐了,这题目也就证明出来了,这就像挖山体隧道一样,在一座大山的两侧一起开工,什么时候接上头儿了,什么时候就算通了。不过,如果你像郭德纲说的一样,两条思路没碰上头儿,都把山体给挖通了,那也没关系,那我就要恭喜你,终于学会一题多解了。
了解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概念以后,我们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我要让你把所有的知识点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呢?因为如果你只会一种方式的话,你就只会正向思维,不会逆向思维。比如,我问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多少呀,你知道有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但是我问你了,证明一个角等于另一个角有几种证明方法呀,你只能回答出来三角形全等,忘了平行线也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也能证明,那可就要耽误事儿了。我们要想快速的解决几何问题,就必须经常把这些定理翻来覆去的折腾,不但要知道给你什么条件能证明什么结论,还应该知道,想要证明什么结论可能用到哪些定理,这些东西如果不能在三五秒钟之内就反应出来,那么你想快速的解题,那是绝不可能的。
我们知道,证明一道几何题要采用发散思维,要想快速解题,还需要正反两种思维方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下几何证明的第二个要点:动态看图。所谓动态看图有两层含义:一、我们要避免机械的静态的看图,避免发生误会。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几何证明题都要依赖于图形,图形可以让我们直观的看到题目中的条件,但同时我们还要知道,看图的时候,也很容易让我们发生误会。
什么样的误会呢? 比如有两个角儿明明在已知条件中是不相等的,可是因为我们画的那个图形中,二者的大小相差很小,我们做题时就很容易发生误会,把两角相等当做一个已知条件去用。其他条件也是类似的:两边儿的长度容易看错,两条直线垂直平行也容易看错,甚至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很容易看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必须多画几张图。
我们说过,几何学研究的是没有数字儿的数学。因此,绝大多数证明题其实都可以画出无数张图来的,比如:题目让你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你画一个什么模样的三角形都可以,第一次画了个锐角三角形,第二次就画个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题目很复杂,我们常常要画十几张图才能解决,为什么呀?因为我还得经常在图上勾勾画画:两个角相等需要做标记,两边儿相等也需要做标记,而且,我们还会时不时的增加上两条辅助线,很快一张图就让我们画的乱七八糟了,没关系,我们只要再画一张就可以了。而且,为了避免发生误会,我们在画每一张图的时候,最好跟上一张有所区别,无论是长度还是角度,稍微改变一点儿,效果就不同了。这个解题思路往往就在我们画图的过程中就找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画的每张图都不同,但是在这不同的图形里边儿总是有相同的东西,当我们画了十几张,回顾这些内容的时候,往往就会捕捉到那些最有价值的相同点,最终的解题思路就找到了。
对于这个第一层意思,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我们可以用运动的观点去看图。虽然几何图形本身是静态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图形中哪些部分是可以活动的,哪些地方是不能动的,这样的思维方式相当于我们把图形上的点和线,想象成了钉在一起的棍子,如果这个棍子的长度可以变化的话,我们还可以把它想象成橡皮筋儿,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把静态的图转变成了动态图像,就能迅速捕捉到,隐藏在变化中的静止不变的核心内容。这就是动态看图的第一层意思。
动态看图的第二层是,我们要把图形中相等的部分或者全等的部分,想象成动态运动的结果,我们在第一公理中知道:相互覆盖的两个图形全等。从这个公理出发,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两个全等的图形就是一个东西被挪到了另一个位置。比如:平行线里的同位角,就可以看作是其中一个角沿着一条直线,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去的结果。我们小学的时候,本来就是通过平移三角板的方式来画平行线的。同时,两个对顶角也可以理解为原来的角在顶点不变的条件下,旋转了180度得到的。还有,在等腰三角形中,我们可以把垂线、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结果,当做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对称轴,如果它的一半儿翻转180度,就可以得到另一半儿。以上这些方法,就是动态看图的第二层含义。
如果我们看到的几何图形符合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两个图形全等。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这种方式只是为了帮助我们快速理解问题,快速寻找思路。在几何学里并没有所谓的“平移定理”“对称定理”和“旋转定理”,即使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发现了三角形全等,我们仍然需要用三角形的那几条定理去证明,只不过通过动态看图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发现图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