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计划的十大原则 什么是止损?在什么情况下会止损?

[更新]
·
·
分类:行业
1987 阅读

控制计划的十大原则

什么是止损?在什么情况下会止损?

什么是止损?在什么情况下会止损?

在股市投资中,被套是难免的,那么被套后要不要及时止损,还是坚决持股等待反弹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投资者。对于要不要止损其实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要根据个人的投资风格和风险承受能力而定。投资者一定要分清自己是以价格为导向的短期投资者,还是以个股投资价值为参考的中长期价值投资者。
价格投机的止损策略
如果是以价格为导向的短线投机,如果股价出现与自己判断不一致的情况一定要尽快止损。因为此类投资者买入的时候依据的是价格的走势,分析的是各项技术指标和K线的组合走势。一旦价格的走势与投资者自己分析的结果出现差异,那么投资者的买入逻辑也就被完全否定了。此时投资者一定要快速进行止损。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止损时要果断,不要对股价心存幻想,一旦出现实际走势与预想走势出现背离就要果断进行止损。
价值投资者的止损策略
而如是以个股价值为依据的价值投资者,那么在投入后出现浮亏时,就没有必要频繁的进行止损。因为价值投资者投资的时候依据的是股票自身的价值。所以当出现浮动亏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止损,而是要再次确认选择的投资标的财务状况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如果投资标的的财务情况跟最初的分析的结果是一样的并没有太大的分歧,那就没有必要进行止损。除非买入的投资标的财务状况出现了急剧的恶化,否则是没有必要在一出现浮亏,就急着进行止损的。
关于止损位的设置
很多人倡导亏损3%或5%时就要尽快进行止损,但是以这一指标进行止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投资者进行的是以价格走势为依据的技术性投资。并且短期的投资逻辑和依据被打破。此时才需要进行快速的斩仓止损。对于短线选手,提前预设的止损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短线投资者通常对公司的基本面进行较少的分析,所以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是没有保障的,必须要通过预先设置的止损位对资金进行保护。
但如果不是短线选手,并且盘感和对走势的敏锐度并不强烈,那么学习短线的止损方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止损意味着割肉,频繁的止损一定会使本金收到非常大的伤害,元气难以恢复。所以如果是中长线投资者,真正要做到的是认真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和财务信息,用公司基本面的确定性来保护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

什么是“战略思维”?这个时代需要哪些基本的“战略思维”?

一、什么是“战略”?“战略”是一个问题解决者,在对“问题所处的系统”进行分析、洞察以后,根据系统当时的情势、问题的态势,以及自身资源的状况,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的最为适切、最为有效的“想法”。
通俗的说就是:用“上帝视角”看问题。
这种“想法”的最初形式是一种用概念表述的“原则”。
在明确了“原则”以后,会根据这个“原则”转化成阶段性的“方法”。
在进一步明确了各个阶段性的“方法”以后,再根据解决问题的轻重、先后,就能形成总体性的“执行计划”,而这个“执行计划”还包含着在执行过程中的计划控制、调整。
所以,“想法”、“原则”、“方法”、“执行计划”是一个“战略”在解决问题的各个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但是,不管“战略”在各个阶段表现出什么样的形式,核心永远都只有一个:把握问题,并适切、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什么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其实,包含了“发现、制定战略的思维”以及“运用战略的思维”两部分
第一个部分:“发现、制定战略的思维”
“发现、制定战略的思维”又称为“策略性思维”,这是一种比较高端的思维模式,所以,真的学会了熟练运用“策略性思维”,你在职场中,想成为一个普通员工都很难。要能熟练运用“策略性思维”需要有多种思考能力的配合。
1,需要“策略性思维”的运用者,拥有“系统”思考的能力,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
没有这个系统看问题的高度,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很容易陷入某一个小局部,或者带着某一情绪去看待问题。
在职场的实践中,有些问题在小局部中算个问题,甚至是个大问题,但是,放到整个大的系统以后,就不能算个问题。
2,需要“策略性思维”的运用者,拥有“关系”思考的能力。单纯只有“系统”思考能力还不够,因为,那样容易把“系统”看成是“静态”的,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动态的,在“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都是动态的,会发生变化的。
因此,这就需要“策略性思维”的运用者拥有“关系”思考的能力。
3,需要“策略性思维”的运用者,拥有“批判”思考的能力。因为“策略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需要排除思维者本身的非理性因素,而排除思维者本身的非理性因素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思维者在思维中运用“批判”思考。
4、需要“策略性思维”的运用者,拥有“洞察”思考的能力。“策略性思维”最终结果的质量、高度,都是由思维者的“洞察”思考能力决定的,洞察力强的思维者,TA所发现的“战略”往往特别具有精准、创新、巧妙的特点。
5、需要“策略性思维”的运用者,拥有“概念”思考的能力。“战略”在思维者意识中产生的时候,只是一个“想法”,如何把这个“想法”传递给别人,让别人也能理解、领会,并最终形成可执行的方法、计划,这就需要思维者拥有“概念”思考的能力去精准表达。
把自己的“想法”用“概念”表达出来,让人一听就懂,就能心领神会,这样,“战略”才有了在一个组织内执行的可能。
第二个部分:“运用战略的思维”
“战略”的发现与制定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战略”的运用。
很多好的“战略”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执行者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运用战略的思维”。
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忘了“战略”的原则性与指导性,忘了从系统、关系的高度、深度去认识问题,结果,在执行的过程中,偏离了“战略”。
这种问题,在职场中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不少“制定战略”的高手,本身也会犯这种错误。
严格地说,“战略性思维”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在工作过程中,时刻需要保持的一种思维常态。
即使到了计划执行的时候,也要时刻保持对“战略”的敏感与觉察,“战略”所针对问题的特定条件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必须坚定地坚持“战略”。
在现实中,有些问题也确实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在“战略”指导下,就有了轻重的选择标准,该搁置的就必须搁置,保证“计划”达成“战略”目标。